首页> 其他类型>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四百零四章

第四百零四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祯难得逮住了小夫子, 自要将牢骚发了个够本后, 才肯放人。
    若非郭皇后也想见见陆三元, 三番四次地让宫婢寻了借口来问, 叫敏锐地察觉出她那点小心思的赵祯起了几分幼稚的独占心思的话……
    陆辞怕是无法在宵夜后顺利脱身,而多半要在宫中留宿的。
    被林内臣既热情又恭敬地一路送出宫门,骑上了御马,又在两名金吾卫的护送下回到宅邸后, 陆辞所做的头一桩事, 便是将在厅里一边闲聊、一边等他归家的狄青与柳七一同叫进了书房。
    “帮我将书脊上带了‘差注’、‘员阙’字样的挑出来,放到案桌上去。”
    心不在焉地丢下这么一句后, 陆辞便先一步占据一处书架, 仔细查找起来了。
    见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饶是满心好奇的柳七也不好多问, 在与同样迷惑的狄青对视一眼后, 默不作声地选择了听从差遣。
    尽管陆辞离京已有许久,但这十五年来, 他在京中前前后后累任的职事共有过五六件,得以亲手接触的事务庞杂、公文更是不计其数。
    加上他平日便有抄录旧本、亲著手札的习惯, 这占据了整整两层楼的书房和库房里头,可以说是堆满了各类文书,令人眼花缭乱。
    柳七虽一直住在陆府, 但鲜少涉足书房这等敏感, 更不会闲得无事去翻查陆辞的手记。
    如今面对这摆放得齐整、却数量多得可怖的书堆, 连柳七都感到几分头皮发麻。
    三人齐心协力, 还是费了整整一个时辰,才将陆辞所要求的带‘差注’与‘员阙’的资料悉数寻出,工工整整地摆放在了案桌上,成了让人望而生畏的一座座小山。
    这么一阵忙碌后,三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灰头土脸,柳七更感到许久未拿过比笔杆子更重的物件的胳膊,经那么一番折腾后酸痛得很,索性一屁股坐在了长椅上,一手撑着下巴,好整以暇地问道:“这差事我已与小狸奴办好了,该轮到摅羽你开口解释了罢?好端端的,寻这些积灰的旧文书出来作甚?这大半夜的,也不是晾晒的好时机。”
    陆辞一边一目十行地翻看着书堆,一边头也不抬地反问道:“柳兄,你可知单这京中,便有多少未受差遣、空吃饷银的寄禄官?”
    柳七一愣。
    不似在浮浮沉沉、这会儿尚在知州位置上熬资的滕宗谅,也不像自请戎边、不久后将得擢升的同二转知州任上的范仲淹,自打当年听了小饕餮那些个‘孤单寂寞’的鬼话被骗进京、又幸运地通过阁试,入了馆阁起,他的官途便很是顺遂。
    躲开不久前的那场卖书钱案后,他充分吸取教训,大量减少了不必要的人情来往,除了一如既往地好写文章外,主要还是将心思放在了稳打稳扎地积累政绩上。
    他越发谨慎的行事做派、甚佳的人缘,又有那段出使吐蕃的经历增光,还不缺那最为重要的官家青眼……终于令他顺顺利利从一成不变的馆职熬出,不久前顺利被选上了补那中书舍人的缺。
    不论是他本人,还是与他相交甚笃的好友,都距那些个在京中要么枯等、要么四处奔走着活络关系,好让自己在通过了那一年举行四回的铨试后、能尽快得到实历职事的失意人太过遥远了。
    对上陆辞那‘果然如此’的目光,柳七莫名心虚,到底是承认了:“愚兄不知。”
    陆辞不答又问:“那柳兄可知,我大宋如今共有官员几员?”
    柳七犹豫道:“近万?”
    “错了。”陆辞轻轻地拍了拍想找的那份卷宗,递到狄青手里,看向柳七道:“五十年前仅有三千出头,先帝在位时激增至九千七百多员,如今,更是近乎翻倍,暴增至一万七千人许。”
    “竟有这么多!”
    即便对金钱方面概念不大的柳七,也被这数字给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
    “不然我当初为何那么急着跟辽人翻脸?”陆辞玩笑了句,复正色道:“大多数官员七十方致仕,偏陛下爱才,雷打不动地三年一贡举,每回选拔出的举子亦是越来越多……这一数字,只会持续不断地增长。莫说战事带来的花销庞大,单是给官员发放俸禄的这一项,迟早就得掏空国库了。”
    这句话,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源’不好开,‘流’却越发庞杂。
    赵祯初继位时,还未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因同情那些个年迈不第的考生,欲要试行‘特奏名’制度。
    这年头甫一冒出,彼时还为宰相的李迪很是赞同,称陛下仁厚慈悲,让小皇帝兴冲冲地去信陆辞处寻表扬,结果下一刻就被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陆辞废话不多说,径直将这些年国家财政状况制成一目了然的图表,标上简单注释,寄了回去。
    他虽将所学历史忘得几乎一干二净,但身处其中,他早就对动荡不断的边境局势极不看好,为未雨绸缪,自然极为关注计司方面的消息。
    特奏名制度一出,虽说中选者全凭朝廷决断,却定然会带起一股‘死读书到底、不务劳作’的坏风气。
    而这些年迈不堪、才学寻常的士人,即便靠特奏名中选,大多也已无法为国家效力。
    碍于自身人微言轻,陆辞虽早不看好财务方面,仍是想方设法地通过在计省任职的友人获取些许的基础数据,再自己进行梳理。
    看着那只是勉强持平、还隐约朝下跌的各地钱粮数目,瞬间让贯来节俭的赵祯心里发凉,也彻底打消了那点柔肠。
    大宋纵然是一片在世人眼中最为富庶的渥壤,却既要向辽支付岁币、向依附的势力送出赏赐、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长达两年多的战事……无一不让国库越发吃紧,入不敷出。
    得亏对夏国这一仗大获全胜,接下来在与吐蕃瓜分战果,才能弥补部分损失。
    “就这一万七千人力,还没包括那些未得差遣的守选士人。”陆辞摇头道:“他们官阶虽大多不高,俸禄不厚,但累计起来,也庞大得不可忽视。然而京中虽是官满为患,每当官家想多派一些官员往地处偏远、气候煞人,民风彪悍的广南路等路任职时,但凡是家中稍宽裕些的,大多都退避三舍,避之唯恐不及。”
    他们宁可继续在京中赋闲等待,等着抢夺一个不知何时会空出来的好差使,也不肯冒险离京——在那山高皇帝远的险恶地方,不仅性命难保,还卖力不讨好,不知何时才可重新回京。
    如此循环,就逐渐形成了朝中冗员严重,而边远各路反倒缺官的尴尬局面。
    柳七脸色严峻,越听越觉惊心,此时忍不住问道:“摅羽可有妙策?”
    “对此顽疾,自当用猛药、下狠手。”陆辞淡淡道:“先来个杀鸡儆猴。”
    “谁?”柳七下意识问道。
    陆辞不言不语,只把手里另一封案卷往前一推。
    柳七定睛一看,原来被好友盯上的那只倒霉的‘鸡’,不是别人,正是夏竦。
    他隐约感到有些奇怪,探究道:“我极少见你深恶他人。”
    除了王钦若与韩中丞,就连始终针锋相对的丁谓所受厌恶的程度,在陆辞的心目中,恐怕都赶不上夏竦。
    柳七不免感到费解。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那夏竦虽诗文做得颇妙,但在士林之中,名声却一直不佳——他那构陷同僚、且一旦出手、就非要赶尽杀绝的手段,自是主要原因。
    柳七最瞧不上他的地方,则是作为被收养的孤儿的夏竦,在其养父对辽军作战时夜战殉国后,却未能得其养父半分血性骨气,先前被陛下派去出使契丹时,上表言:“父殁王事,身丁母忧。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声”而坚持推辞不去。
    即便此表称得上四六对偶精绝,得人赏析夸赞,也难以掩盖他贪生怕死的本质。
    亦难免让人想起,当年靠养父殉职的抚恤,才得了三班差使这一武职的他,是如何拦住宰相李沆的座驾,靠诗集打动对方,于是由武转文,终得丹阳县主簿一职的。
    相比起愿弃文从武的张亢、镇边多年、更出使吐蕃多次、一手促成宋蕃联盟的陆辞,都要差太远了。
    作为陆辞要拿来开刀的对象,‘泣而拒出使契丹’的这条理由虽是明摆着的,但柳七终究察觉出几分微妙来。
    陆辞并未明言缘由,而是陷入了沉思。
    夏竦能在当年冠冕堂皇地拒绝出使契丹后,还一路加官进爵,顺风顺水,凭借的自然不是他那些个平平无奇的政绩,也不只是擅书骈俪文章。
    真正令他受用无穷的,当属曾任太子太傅的那一年。
    赵祯宅心仁厚,素念旧情,除了最为偏爱‘小夫子’陆辞外,对曾经的几位授业恩师,也始终恭敬有加,频频招抚。
    自他登极的那日起,夏竦即升任户部郎中,之后更历任寿州、安州和洪州知州。
    正因有着这层关系,夏竦才是整顿风气时,最好下刀的人选:若向来温和谦逊、善体谅臣下的天子,这回连昔日老师都下手惩治了,可见心意坚决。
    如此一来,那些个只敢观望的寻常选人,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而最难的一点也在于此——要说服心肠软的小皇帝严惩曾经的夫子,难度可想而知了。
    想了一宿后,陆辞在第二天夜里带上狄青,却是登门拜访王曾去了。
    ※※※※※※※※※※※※※※※※※※※※
    那消息确认过了,是真的。
    不能改变正史人物的性向,不过演义的可以,所以项羽那篇应该还是可以写的,改成《西汉演义》里的项羽x《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大概就可以了。
    不过这新限制还是相当毁心情的,可能会在这篇完结后,先写个现代中短篇练练手,再去研究《西汉演义》,看能否提起我的兴趣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嫁给铁哥们 他是污染珍宝的泥[快穿] 伪装大佬那些年 酒厂卧底的我成了boss 我身上有个白蛇纹身 都市狂龙医仙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我的徒弟们都太逆天了! 全民:召唤师弱?开局觉醒海克斯系统! 妖清 修罗丹帝 九龙吞天诀 逆剑狂神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离婚当天,被前夫小叔拐进民政局 坐忘长生 甜妻娇软,封少他把持不住了 大小姐归来!绿茶白莲通通闪开! 人道大圣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