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三百七十二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俗话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
    从陆辞步入都堂的那一刻起,朝臣们的心里或多或少地都对此有所预料, 知晓他在熟悉政务之后,八成要折腾出什么大动静来了。
    ——即便如此,他们做梦也没想到, 陆辞走马上任后的头一把火就敢烧得如此之旺,还赫然对准了连自开朝以来、最为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都奈何不得的辽国!
    就在陆参政登堂入室的第十天, 当官家例行在议事堂中与三辅二参同议国事时,他悠悠然地呈上了《论当与辽国绝商以备战》的建议。
    他递上奏章时, 面带微笑,神色一切如常, 令得赵祯毫无防备地将其展开、标题入目后, 登时大惊一跳。
    陆辞的字迹向来工整严密, 论中清晰写道:大宋当采取前些年制裁夏国的同样策略, 先是遣去使者同耶律隆绪进行谈判, 以限制贸易往来为威胁,喝止其数年来多次以军资相援夏军、屯兵边境的不当作为;耶律隆绪如若听取, 李元昊必死无疑;然以贯来辽国狼子野心, 断然不愿, 便可以此为由大作发挥, 彻底断绝双方的榷场交易……
    断绝与辽国的榷场交易?
    读完第一章时,赵祯难以置信地眨了眨眼。
    若他所记不岔的话, 就在小夫子初任秦州知州时, 还曾大力主张敞开榷场, 三方共同派兵以保障商户安全,再鼓励双方互市卖卖的罢!
    他偷偷地瞟了瞟陆辞,而此时的陆辞还微微笑着,从容地抱着臂,听几位同僚就东军军资来源争论不休,全然没给他多的提示。
    赵祯无法,只有硬着头皮继续读了下去。
    在那惊人的建议后,陆辞逐字逐句地阐述了缘由:过往开放榷场,主要缘由,除却鼓励民生经济,更主要还是为引入西北流域的优良马种,纳入官营牧马管辖,以减轻军队供马压力;然宋廷目的,多方具是心知肚明,而真正的良马品种,皆由各势朝堂严密把控,哪里会轻易流出,光明正大现身于榷场?但凡稍好些的马匹,要么早受阉割,不得留种用,要么被哄抬至天价,根本无法大量采购,而不得不年年依赖于旁势以马作‘朝贡’回礼。如今大宋与宗珂结盟,同进同退,可市蕃马良种,何必高价求辽?
    更令人忧虑的,除了一直居高不下的战马价格外,更有宋军中严禁出境的军/.火物资,如硫磺,箭苛、铜铁、烟硝等物,往往也经此渠道暗中流出。一旦工匠们潜心多年研制出的秘器为他人所得,后果可谓不堪设想……
    赵祯念完整篇奏折,只觉条条触目惊心,尽管情感上已被说服大半,理智上,他仍觉此事难以达成。
    对素来强横的辽国强硬至此?
    那是先帝都无法做到的事,更别说是……军力国力,皆不如十数年前的此时了。
    其实,如果是稍小些的建议的话,只要不太离谱,赵祯之前都已想好了要尽力达成,好给足小夫子这个新参政颜面的。
    但事涉辽国,他哪好再按计划,只有深吸口气,以尽可能平静的口吻,将陆辞所写的这篇策论交至内臣手中,由其念出,作为下一个议题。
    仅是念完头一页,所有宰执的面上都只剩‘荒谬’二子,不约而同地看向陆辞,纷纷摇头。
    ——辽国会老实接受训斥,断绝对夏国的增援?
    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痴人说梦!
    断绝榷场事小,如若惹得辽主彻底动怒,许会举国发兵讨伐宋境,却是要命的大事,在这对夏国战事的节骨眼上,哪里能冒这种风险!
    哪怕朝廷派了曹玮这等战无不胜的老将坐镇边境,时刻严防辽军南下入侵,但曹玮已然老迈,亦是□□乏术,在大多军队皆是数十年未曾有过大战的情况下,这堵看似牢靠的屏障真正能防住几分,那可真是谁也不敢保证的。
    朝堂上下心照不宣的,是对辽的军事,绝对要能免则免。
    对夏军的讨伐能讨得几分便宜,尚且是没影的事,陆辞倒好,竟是不知天高地厚,迫不及待地要朝着更为强大的辽国磨刀霍霍了!
    饶是历来颇为欣赏陆辞那罕有的强大进取心和果敢的寇准,这会儿都吃不消了。
    张士逊冷笑一声,率先归座,表意彻底否决:“简直荒谬!”
    王曾蹙了蹙眉,看向神色淡淡的陆辞,暂且未置可否。
    李迪与寇准对视一眼,眼里具是满满的不认同,摇头道:“此论所言过于激进,不可取。”
    张士逊冷哼道:“再年轻气盛,一旦进了这都堂的门,皆杜绝急功近利、危言耸听才是!”
    赵祯轻咳一声,忍不住出声维护陆辞:“摅羽所言虽激进了些,却字字在理,忠贞为国,绝非急功近利。只是眼下重点,还需放在对夏的战事上,于北边辽国,暂以安抚为主较为妥当。”
    陆辞在递上那篇奏论时,早有了会被全盘否定的准备,闻言非但未有一丝一毫的沮丧、或是被驳回的羞恼,却微微一笑:“下官资历最浅,思虑难免有不周之处,此时抛砖引玉,主要是想与相公们讨教,不知诸公可愿闻详情?”
    他话说得客气,但言下之意,却很明了——意在廷辩。
    “摅羽但说无妨。”
    寇准心中暗叹,知晓陆辞不会轻易放弃,却到底不愿太折了这难得的才俊的锐气,主动出声应下。
    “谢相公。”
    陆辞轻轻颔首,面朝天子,微微侧站着,以余光足够看清宰执同僚的面色后,便不疾不徐地开始了:“夏国元昊之变,早与其父德明称臣时期,便已酿成。李德明假意受抚,暗中却积极备战。因得先帝许诺,于明,其使臣借朝贡之名多番入宋土,不仅以低廉价格,大量购入夏人紧缺物资;于暗,其使臣屡次刺探大内,以重金求购先帝所放宫婢,偷运至夏都,问询事无巨细,借此窥测宫禁之私,为战事所备详。”
    诸人不料陆辞不急维护那篇策论,倒是将最早的由头倒出,竟是只差明指先帝疏忽大意、铸成今日之祸了。
    然在场众人对先帝做出的无数荒唐事皆无好感,闻言虽诧于陆辞敢言,除此之外,竟无人出口呵斥。
    陆辞面色不改,直接将当初真宗为‘化干戈为玉帛’所做的昏头事,一件一件地撕开遮羞布,呈现在还有意自欺欺人的众人眼前。
    ——夏国的虎视眈眈、迟早为边关大患这点,最早看出来的官员当属曹玮,但也有怀远见的其他边关积极备战,以防战事。
    夏人对此看在眼里,叫李德明知晓后,他即刻先发制人,于与宋廷照会中,以修葺驿舍致使边民恐惧不安为由,竟让真宗同意了停下所有备边的行举。
    然而这番示好的举动,却只养肥了夏国的胆子,变本加厉地骚扰起了居住在大宋边境的百姓。最荒谬的一次莫过于,当归顺于大宋、居于保安边境的民众奋起自卫,击退前来滋扰的二百夏军,夺回资产时,真宗不喜却恼,甚至严厉斥为‘此无益于国,徒生事尔”,并下达了“宜令谨守疆场,无或轻举”、以及增加保安专门用来款待夏国使臣公使钱的荒唐命令。
    “国家平稳,天下太平,所仗不过‘保家卫国’四字。”陆辞淡淡道:“然而保安百姓经那一回,却知家不得保,国不将护,实在可悲。‘以和为贵’固为美愿,却已然彻底破裂,且从元昊之祸可见,‘柔’不可取。如今辽夏先暗通款曲,后结翁婿之盟,亲睦程度非同一般。他今日可援引夏军袭蕃,明日刀锋所指的,难道就不可能是大宋了么?”
    “胡言乱语!”张士逊忍到这时,实在听不下去了,驳斥道:“辽为辽,夏为夏,二者岂可混为一谈?自澶渊之盟以来,辽宋素来亲睦,不曾以兵相犯,更常年有使臣来往。哪怕招昊贼为婿,亦只意在吐蕃,不曾犯宋境半分,岂能听你一面之词,便先撕毁盟约,令百姓受战火之苦!”
    陆辞明着举例、其实的确就是在偷换概念,被当场拆穿后,仍是不慌不忙,带笑问道:“不知张宰执可知晓,辽主以‘嫁妆’之名送去党项的物资,具体几何?”
    对于这些细节,张士逊岂会了解,当场被问住。
    寇准皱眉接上:“……银十万两,绢万匹,钱二十万贯,茶两万斤。”
    陆辞颔首,温声道:“敢问这些个物资中,又有几分,真正产自辽土?”
    寇准眉头皱得更紧,品出几分意思来,不再说话了。
    夏国最为匮乏的生活物资,辽国亦称不上多富存——在汾州遭遇蝗灾的那年,临近的辽国受到殃及,也没少遭祸,曾打过大宋这粮库的主意。只是前来强势索要时,被彼时的首辅王旦以强硬的方式还击回去了。
    辽国拿去支援夏军的丰厚‘聘礼’,怕是有超过六成,都是来自大宋或是按澶渊之盟所定的‘岁币’,或是对来访辽使做出的回礼。
    辽主慷宋主之慨的厚颜无耻,不值一谈,最要命的地方在于,由宋境源源不断送去辽国的大批物资,最后都到了要与宋军蕃军刀兵相见的夏军手里!
    这已不是‘养虎为患’区区一词,就能概括的了。
    陆辞轻笑道:“若诸公不信,不妨再等上一阵,待辽主难以供应耗费巨大的夏军后,定要以发兵为胁、向在他眼中‘慷慨大方、予取予求’的陛下索要更多物资了。”
    ※※※※※※※※※※※※※※※※※※※※
    全勤2/30
    其中关于党项于真宗朝的备战描述以及真宗做出的反应,皆出自史实(《狄青传》p30-38)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一纸千金 穿越异世,带着妹妹打天下 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重生1983:从夺回家产开始 人道大圣 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 盛世春 度韶华 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 穿成炮灰小师妹后我把满门揍哭了 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现形了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快穿世界吃瓜第一线 山居修行:本是人间清风客 边关小厨娘 网游之九转轮回 大国实业 天才反派他妈靠美食在娃综杀疯了 近战狂兵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