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两千九百五十五章础柱的由来(第1/2页)
“海月贝有两种,一种是鞍海月,个体较大,但是弧度较大,不是太合适作窗户,只适合制作可以有一定弧度容忍度的‘明瓦’;另一种是方海月,贝壳很平,但是个体小,适合做平的小窗户。”
“如果要做大窗户的话,就要先将窗户用木条分割成各种花纹组成的窗格,然后将贝壳进行清洗和加工,打磨成厚度0.1毫米的薄片,然后修整成适合窗格的形状和大小镶嵌上去。最后形成一整个窗户。”
“中国人这个做法很早就有了,两晋时郭璞的《江赋》里就有:‘玉珧海月,土肉石华。’而唐朝的李善注引《临海水土物志》里也说到‘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而国外建筑使用海月贝的历史也很早,在英语里,海月贝的名称直接就叫做‘窗玻璃牡蛎’。”
“这种海月贝窗户是非常珍贵的,国内只有沪上朱家角西井街和苏州全晋会馆有完整的蠡壳窗,啊对了,还有故宫太和殿侧屋的‘明瓦间’,以前一直以为窗户明瓦是一种云母片制作的,前几个月也发现了是十五厘米以上的海月贝制作而成的……不行了我要给老爷子打个电话。”
说着就从包里掏出了手机:“喂王老……嘿嘿嘿也不是太久吧?已经开学了嘛,一时是来不了了……我长话短说啊,我现在跟小苗在沪上,哦我们是被李三哥抓来的,参加一个和金融统计有关的会,要用到小苗的那个模型,哎哟又扯远了……是这样的,我们开完会后想着有点时间,就和同学一起来了周庄旅游一趟,结果在庄子里一处叫张厅的地方发现了一些海月贝的窗户!”
“……真的没骗你,不是河蚌,绝对是海月贝!只有方海月才能在十厘米以上还保持平整……有多少啊?天井两侧厢房的窗户都是,约莫有十来扇吧……”
“……跟你打电话的原因就是这个,要保护得好就不叨扰您了,这里我们随便就进来了,除了门口订了一个简介的牌子,也没见到有人管理,这样可不行啊……诶,简介说这院子明代叫做怡顺堂,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建造的,清初转让给了张姓人家,改名成了玉燕堂,当地文保钉了牌子的,你这么跟他们说他们肯定就知道了……好,好,我们就在这里等着。”
将电话挂掉,周至对愣愣盯着他的三女说道:“我们可能要在这里多玩一会儿了,王老爷子说他马上联系这边的温饱的单位,让他们过来看看。”
“那我们现在……”
“继续玩。”周至说道:“趁他们来之前,我们先把这里逛完。”
走过天井就进入正堂,这里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具体的保护,不过显然也在以前经过文保部门的简单修复,大厅轩敞明亮,正面玉燕堂的牌匾,两侧挂着字画,不过都是现代的装饰性国画,然后又见到了简介上的一幅对联——“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
很明显,上联下联尾字都是去声,失了格律了。说是对联,其实更像一句顺口溜。
不过—抱粗的庭柱倒是够大的,而更加罕见的是庭柱下的支撑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两千九百五十五章础柱的由来(第2/2页)
周至用脚碰了碰那鼓状的墩子:“还记得这个叫什么吗?”
“是叫础墩吧?还是叫柱础?”张辛夷说道:“我记得你在福宝镇的时候给我们,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谚语。”
“对的。”周至笑道:“不过这个柱础却润不了。那条谚语对这个础却不适用。”
“这是为啥呀?”叶欣蹲下去细看,还用手摸了一下:“诶?这个础是木头的!我记得你跟我们说过础柱有防潮的作用啊,这个都不是石头的,础了个寂寞啊!”
周至笑道:“人类的知识也是慢慢积累的嘛,再说了,石头的础柱真就必要吗?”
“嘿什么话都被你说了!不是你告诉我们础柱是古代的防潮设施,可以防止柱子受潮,增加使用年限的吗?怎么现在又说不必要了?”叶欣很气。
“我说了础柱重要,有防潮作用,可是我并没有说础柱一定得是石头的呀。”
“如果是木头的,那它和上面这柱子有什么区别?”叶欣气得啪啪地拍着应该是从明代就矗立在这里的柱子:“一样的材质,它能起到石头础柱的作用?它能不坏?”
“你说的都对。”周至笑眯眯地看着叶欣:“它的确起不到石头础柱的作用,也因为和上面的柱子在材质上没有区别,的确会受潮坏掉。”
“所以我说它础了个寂寞,错了吗?”叶欣理直气壮。
“当然错了啊。”周至仍然笑眯眯地看着叶欣:“因为它和上面的柱子比起来,还有另一个区别。”
“你说,什么区别?!”
“因为啊……”周至又用脚轻轻地碰了碰木头的础柱,说道:“它可以换。”
“啊?哈哈哈哈……”一边一直看着两人斗嘴的张辛夷,终于忍不住大笑了出来,这个道理可以说既简单又合理,可是周至没说出来以前,大家愣是都没有想到。
“哈哈……”麦小苗本来觉得不太好意思笑,可是笑这东西是会传染的,很快也被张辛夷带得忍不住了。
叶欣也被自己蠢笑了,的确是这个道理,础柱是从下往上潮的,只要在潮坏到柱子之前,将坏掉的础柱换一个新的,完全可以这样用啊!
周至笑道:“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最早的房屋是没有础柱这个东西的,就是一根柱子,可是柱子和地面接触的地方容易坏,来人们就想了个办法,把坏掉的柱子底部给锯掉,换一段新的木头进去顶上,这就成了最原始的础柱。”
“再到后来,人们技术能力提高了,为了延长础柱的使用,才将之换成了石头的,石头可以隔绝来自地面的大多数潮气,防潮性比木头础柱效果要好得多,更能起到保护柱子的作用,因此木头础柱才渐渐被石头础柱所代替。”
“这样的猜测,是不是更加符合逻辑?”
“就你道理多!”叶欣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