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
一顿饭宾主尽欢。
就是略显浪费。
菜剩下不少。
这还是年轻的冯浩发挥特长吃了很多的结果。
不然能剩下更多。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可以算是胃口最好的时候,到苏国龙这个年纪,就有点心有馀而力不足,有时候想吃也吃不了多少。
古代那种小二给我上五斤牛肉,都是壮士侠客好汉。
书生就不这麽喊,书生锻炼少,吃不了那麽多。
书生体弱锻炼少,肉吃多了不消化,痔疮容易发作。
赵女士请来的主厨是个很牛逼的大厨。
主厨带了自己的厨具,一整辆车来的,还带了四个帮厨。
说起来挺专业了,因为很多食材,其实冯浩都没有见过。
人家还挺有仪式感的,在家吃,都有列印好的菜单,介绍每道菜品。
等到吃完饭,主厨还上来询问了一下吃后感。
这个大厨看着级别非常高。
无他,这个大厨人胖胖的,但是他的厨师帽高耸无比,像是黑白无常里的帽子一样高。
之前在後厨干活的时候,乌师傅跟自己闲聊说过,后厨里经验越丰富级别越高的的厨师帽子的高度就越高。
后厨里厨师长帽,普通厨师帽,厨工帽子都不一样。
而且不仅仅高度有区别,帽子的褶皱多少也是有讲究的。
厨师长帽一般高度差不多是29.5cm,总厨和大厨就戴这种。
帽子高高一定是大厨,普通厨师是戴不了的。
冯浩刚刚看菜单的时候扫了一眼大厨介绍,说是国家特一级的大厨仰XX的嫡传,国家特一级大厨有名录的一共就十二位。
冯浩也是抱着期待虔诚的状态吃了。
反正自己做过餐饮就感觉,还是有点一般了,可能名头太大,反而期待高了。
而且吃家常菜和外面做的菜的感觉也是有区别的。
家常菜是可以天天吃,也不会太腻,但是出去外面吃的那种饭,吃几天就非常腻了。
这个大厨也轻易不好请,也是赵女士用了钞能力,刚好他到这个城市,才请上门的。
冯浩感觉除了厨艺没有想象中的惊艳,其实各种服务挺好,服务员,摆盘,上菜,介绍细节,都非常漂亮了,很高级,你要是请客,请这样一个团队到家里,确实挺方便的。
因为主家吃完了,大厨才过来。
不过一般国人的教育,当面问,我做的好不好吃,除非实在心情很差,情绪不稳定,正常国人还是讲究含蓄,不会当面指责,都会夸奖。
当然这个大厨如果复购率不高,他才能心里有数,不好吃。
匿名评价的那种也不好使,就像是老师期末发一个匿名评价的链接让家长评价各科老师,家长还是尽量给每个老师好评,一个班才几个学生啊,匿名个鬼,一目了然,除非真的忍不下,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忍忍忍。
我们都愿意给所有人一个馀地,不愿意当面教育对方,让市场来教育。
主厨老董很自信,他过来与其说是问吃后感,不如说是来接受一顿夸奖的,有点像是老师提问,这个菜好吃在哪里,学生绞尽脑汁想形容词。
不过今天剩菜有点多,只是主家提供了那麽多食材,他做的就多了,他有经验,很多有钱人喊他抬高他的地位,就是为了一个排场,浪费也算是排场的一种。
只是没有想到那条鱼都剩了很多,其他菜反而消耗的快。
那鱼可是真贵,老董是识货的,这是真正的有钱人,没有咋咋呼呼,但是食材都相当的昂贵,有些他也轻易见不上。
老董面容和煦,心里吐槽有钱人也吃不了细糠,不会吃。
有点像是拍电影的骂这届观众不行,欣赏水平不高,看不懂好电影。
写小说的骂这届读䭾不行,欣赏水平不高,看不懂好小说。
做饭的骂这届食客不行,欣赏水平不高,吃不了细糠。
主厨老董准备走完这个形式主义,就可以收工走人。
冯浩一开始有点紧张,但是慢慢就还好,吃饭也就认真吃。
认真品尝,不然浪费了阿姨一番心意。
不过他吃下来意外感觉一道小菜特别好吃,拍黄瓜。
味道很特别,酸甜口又有点微辣,滋味很丰富。
大厨过来,冯浩就大大方方的夸了他的拍黄瓜。
老董听到有人夸他的拍黄瓜,还有点惊讶,这是个会吃的。
一般主家哪怕觉得这道菜好吃,也不会单独夸。
其实是他的一个小秘方,他是把拍黄瓜当做海鲜生腌来做的,假装黄瓜是一个活海鲜。
这样处理的滋味很特别。
也是一个小心机,说清楚很简单,处理手法大差不差,有些微区别。
老董仔细看夸他的年轻人,本来他都没有怎麽注意打量其他人,主要是对着赵女士说的,其他人也不认识。
就像是上台演讲,把底下人都当做羊一样,不敢看仔细。
结果仔细一看,这人面熟,再仔细一看,是您!
没错,美食界最近异军突起,一家私房菜馆,预定要排几个月。
都说顾客形形色色,什麽人都有。
因为他不管是什麽身份,只要没有被限制人身自由,他都可以成为顾客。
冯浩的私房菜馆进了很多同行试菜。
当然对方也是正常订包厢,正常吃饭付钱的。
厨艺世界里也是有鄙视链,首先是餐馆选址,独栋酒楼比顶级商圈店牛逼,顶级商圈店比高端商场店牛逼,次一等的是普通商场店比街道店牛逼,街道店再次的就是流动摊位,选址越高端,越容易获得行业认同。
路边摊你吹成什麽人间美味,他们都不认可。
菜品上,现在常以“分子料理”“中西结合”等创新手法自居高端,不过传统厨师不认可这种,觉得还是老的好,需要技艺沉淀。
董大厨来到这个城市,也不是恰好,他本来是在首都的,大城市更需要他这种大厨,接单机会多,小城市养不起他。
他是听首都的顾客说这个城市有一家私房菜,神乎其神,吹的超牛,说上面的大佬都很喜欢吃,还从这个店专门订食物专门空运。
所以老董来了,顺便也就接了几单业务。
有点像是大医院牛逼的飞刀一样,到某个小医院,集中做手术。
他已经去私房菜馆吃过了,朋友预定的,带上了他。
吃完,老董就很沉默,很乖,准备干完这几单就回首都。
文人相轻,因为文章不好绝对的评判,但是美食,还是很容易做出公正标准的判断的,好吃就是好吃,很好吃就是很好吃,非常好吃就是非常好吃。
老董吃完私房菜馆,就服气了。
对方做的清蒸鱼比自己高好几个段位。
鲜美的卷舌头。
而对方做的药膳喝完感觉很舒服,一点都不腻歪。
连一小碟辣椒酱都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风味,他吃过,但是做不出来那个口感,又辣又爽。
一些小糕点更是让人念念不忘。
做厨子久了,反而有点职业倦怠,有时候都不想吃东西。
但是那晚他和朋友吃的乾乾净净,一点没剩。
结果朋友说,这是他第二次来,那个清蒸鱼其实第一次老板本尊做的更好吃,现在是厨师做的,不过已经很满足了,可以了。
但是要是吃过小老板亲手做的,保管你念念不忘,至少要惦记三天,就像挺好听的歌一般,绕梁三日,绕胃三天。
老董回去还研究了一下这家私房菜馆的小老板,非常年轻。
已经有了国家一级职称,高级技师等级,而且是以茶入道,靠茶道评级的。
没有想到他厨艺居然也是巅峰。
老董的朋友以前也是厨子,後来改行做生意了。
对方就是长了一张饕餮口。
没有想到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厨神本尊。
老董连忙把自己做黄瓜的秘方给分享了,然後厚脸皮的问:“冯老师,我这个清蒸鱼是哪里做的不好,可以怎麽改进吗?”
冯浩没有想到厨师认识自己?
不过对方都大方的告诉自己他做拍黄瓜的秘方,他也没有藏着掖着。
实际做菜这个现在都相对透明,还是看个人手法。
厨艺比拼你不可能偷偷往锅里塞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东西。
精神导师buff上线。
冯浩跟厨师说了你处理鱼,为了鲜没有给鱼尸排酸,这个时间不够长,蒸的火过大,断火微闷的时间没有把握好,不过你调的汁还不错。
老董虚心听取意见,其实正常的鱼他也不会犯这麽多错,主要这个鱼又贵又嫩,稀少,他经手的也少,要是给他一条普通的鱼,说不定他处理的更熟练更好吃……
赵女士见主厨来讨赏,结果居然被小冯给教育了,虚心的听讲,很乖巧的样子。
苏国龙:……这厨子会不会是媳妇请来的托?
没必要没必要,我已经投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