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找对状态了?”
方星河平静温和的看着刘一菲。
“可能吧。”
刘一菲细声细气的应了一声。
应声的同时,她抬起头,看了方星河一眼。
那眼神一放即收,眼底有些阴霾,空洞但又不...
千夏站在日内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坛的讲台上,手扶着话筒,目光扫过台下。她知道,这不仅是一场演讲,更是一场关乎ArtVerse未来的战斗。
她缓缓开口:“各位,我是ArtVerse的联合创始人千夏。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艺术、文化和自由的故事。”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的摄像机镜头。
“ArtVerse诞生于一个简单的信念??艺术不应该被资本垄断,文化不应该被算法操控。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被平台定义、被算法筛选、被流量决定。”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在过去的一年里,ArtVerse推出了CSP协议,一个旨在保护文化数据主权的开源协议。”千夏继续,“它帮助非洲的部落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帮助东南亚的艺术家传播他们的传统技艺,帮助中东的难民用艺术重建他们的身份认同。”
她打开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来自不同文化社区的数字艺术作品。
“这些,不是数据,不是流量,不是资本。”千夏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这些,是人类的文化记忆,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声音。”
她顿了顿,语气放缓:“我知道,有些人质疑ArtVerse的动机,甚至试图将我们妖魔化。但我今天站在这里,不是为了辩解,而是为了宣告??ArtVerse将继续前行,为全球Z世代艺术家提供一个自由、开放、去中心化的平台。”
台下再次响起掌声,比之前更热烈。
“最后,我想说,”千夏的目光扫过全场,“ArtVerse不是一场对抗,而是一场变革。我们不想推翻旧世界,我们只想创造一个属于未来的艺术世界。”
她微微鞠躬,走下讲台。
---
演讲结束后的第二天,A.Tech的发言人公开回应,称千夏的言论“过于理想化”,并表示ArtVerse“缺乏对数据安全的足够重视”。
但这一次,舆论没有倒向A.Tech。相反,越来越多的文化组织和独立艺术家站出来支持ArtVerse,认为CSP协议是“数字时代文化主权的曙光”。
与此同时,林然的技术团队发布了CSP的完整白皮书,详细解释了协议的运行机制和安全架构。MIT和剑桥的学者也在白皮书上署名,为其背书。
A.Tech的攻击,在这场全球文化社区的联合回应中,彻底失去了力量。
---
一个月后,ArtVerse正式宣布完成“蜂巢计划”的第二阶段部署,CSP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完全去中心化运行。
千夏站在巴黎总部的露台上,望着远方的夜空,心中前所未有的平静。
她知道,A.Tech不会就此罢休,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多、更复杂。但她也明白,ArtVerse已经不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一种属于Z世代艺术家的未来愿景。
她拿出手机,打开林然发来的最新视频。
画面中,一位非洲的年轻艺术家正用CSP上传一幅数字壁画,画面上是无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手牵手站在一片星空下。
千夏轻轻一笑,按下播放键。
音乐缓缓响起,那是ArtVerse成立之初,她和李哲、林然一起创作的一首电子乐,名字叫《数据之海》。
她闭上眼睛,任由夜风吹拂,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ArtVerse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然而,就在千夏沉浸在片刻的宁静之中时,手机震动了一下。她低头一看,是李哲发来的消息。
“千夏,A.Tech那边有新动作,你最好看一下。”
她皱了皱眉,点开链接,发现是一段视频,标题是:“ArtVerse创始人千夏曾涉嫌黑客攻击某国际艺术基金会数据库?”
她的心猛地一沉。
视频里,一个匿名人士声称自己掌握了ArtVerse早期活动的内部资料,并指控千夏在ArtVerse初创时期,曾利用黑客手段入侵某国际艺术基金会的数据库,并篡改了部分艺术作品的归属权记录。
“这是污蔑。”千夏低声说道,但她的手却微微发抖。
她立刻拨通了李哲的电话。
“你看到那个视频了?”李哲的声音透着急促,“这是A.Tech在背后操作的,他们雇佣了一家专门做网络舆论战的公司,专门散布这些信息。”
“他们怎么会有这些内容?”千夏问。
“不清楚,但我们必须立刻回应。”李哲说,“我已经联系了苏拉娅,让她起草一份正式声明。同时,我们需要找出这个匿名账号的来源。”
千夏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好,我马上回总部。”
---
ArtVerse总部的会议室再次被紧张的气氛笼罩。
“我们查到了那个匿名账号的IP来源,”林然的视频画面出现在屏幕上,“它来自新加坡,但使用了多层代理,而且每次上传内容后都会更换IP。这不是普通的网络水军,而是专业的舆论操控团队。”
“A.Tech这次是下了血本。”苏拉娅翻看着最新的舆情报告,“他们不仅在英文媒体上大肆炒作,还通过一些法语、阿拉伯语的社交平台扩散信息,试图在不同文化圈制造分裂。”
“他们想让我们失去公众信任。”李哲冷冷地说,“尤其是那些原本支持我们的文化组织。”
千夏坐在会议桌前,双手交叉,目光沉静。
“我们必须反击,但方式要更聪明。”她说,“不能只是否认,而是要揭露他们的手段。”
“你的意思是?”苏拉娅问。
“我们要找到这个匿名账号的真正幕后主使。”千夏说,“同时,我们也要让公众看到,A.Tech是如何利用虚假信息来打击竞争对手的。”
“这需要时间。”林然提醒,“而且风险很大。”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千夏站起身,“ArtVerse的信誉,不是他们几段视频就能摧毁的。但如果我们不主动出击,他们就会继续制造更多谣言。”
---
“我来负责调查这个匿名账号。”李哲说,“我已经联系了几位网络安全专家,他们愿意帮我们追踪资金流向。”
“很好。”千夏点头,“苏拉娅,你继续准备声明,同时协调我们的合作机构,让他们公开支持我们。”
“明白。”
“林然,你那边继续推进‘蜂巢计划’的第三阶段,同时加强CSP的加密机制。我们不能让他们找到任何真正的漏洞。”
“没问题。”
“还有,”千夏顿了顿,“我们要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一场‘真相行动’,让全球的艺术家和用户讲述他们与ArtVerse的故事。我们要让世界看到,ArtVerse不是谎言,而是真实的文化变革。”
会议室内,众人纷纷点头。
---
几天后,ArtVerse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线了一项名为“我的文化故事”的互动活动。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艺术作品,并附上一段关于文化身份的叙述。
短短两天内,全球范围内就收到了超过十万个投稿。从巴西的街头涂鸦到印度的纺织艺术,从日本的浮世绘到墨西哥的亡灵节面具,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是一段真实而动人的文化记忆。
与此同时,ArtVerse也发布了千夏亲自撰写的一封公开信:
>“我们从不否认ArtVerse的过去。我们曾是被主流平台忽视的边缘人,我们曾为争取自由而斗争,但我们从未背叛过艺术的尊严。
>
>今天,有人试图用谎言来摧毁我们。但我们不会沉默。我们将用真相回应,用作品说话,用每一个用户的声音,告诉世界:ArtVerse不是一个阴谋,而是一个希望。”
这封信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许多艺术家和文化学者纷纷转发,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支持留言。
而就在舆论逐渐转向ArtVerse时,李哲也带来了关键性的突破。
“我们找到了。”他在视频会议中说,“那个匿名账号的资金来源,最终指向了一家名为‘蓝镜策略’的公关公司。这家公司曾为多家跨国企业提供‘网络舆论管理’服务,其中包括A.Tech。”
“证据确凿吗?”千夏问。
“完全确凿。”李哲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投射到屏幕上,“我们甚至找到了他们内部的邮件,明确提到了‘ArtVerse抹黑计划’。”
“很好。”千夏嘴角微微上扬,“现在,轮到我们讲故事了。”
---
ArtVerse随即发布了一条新的视频,标题是:“谁在制造谣言?”
视频中,李哲亲自出镜,展示了“蓝镜策略”公司与A.Tech之间的资金往来记录,并播放了几段内部会议录音,其中明确提到如何利用虚假信息打击ArtVerse的声誉。
这条视频在发布后不到24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五百万次。许多原本中立的观众开始质疑A.Tech的真实意图,甚至有部分曾批评ArtVerse的媒体也公开道歉。
而就在舆论达到顶峰时,A.Tech终于做出了回应。
他们的发言人表示:“我们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进行此类操作,ArtVerse的指控毫无根据。”
但这番话已经无法挽回他们的形象。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A.Tech的公关团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
---
夜色再次降临巴黎,千夏独自站在ArtVerse总部的天台上,望着远处的埃菲尔铁塔。
她知道,这只是另一场战斗的开始。
但她也明白,ArtVerse已经不再是那个被误解、被围剿的平台。它已经成为一个声音,一个信仰,一个属于Z世代艺术家的未来。
她拿出手机,打开林然发来的最新视频。
画面中,那位非洲的年轻艺术家正站在壁画前,向镜头讲述他的故事。
“这是我用CSP上传的第一幅作品。”他说,“它代表了我的部落,我的文化,我的身份。ArtVerse让我知道,我的声音,值得被世界听见。”
千夏轻轻一笑,按下播放键。
音乐缓缓响起,那是《数据之海》的旋律。
她闭上眼睛,任由夜风吹拂,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ArtVerse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