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61章入股
「做外包业务,尤其是成千上万人的外包业务,需要大量的游说工作。
现在的国际电信业务都是由政府垄断,他们疑心很重。
前些时间我去申请的时候,他们觉得我肯定是在搞间谍活动,因为没人申请过这种高速通道。」
听了拉曼的解释,罗恩差点笑出声。
「所以你已经尝试过了?」
「是,」拉曼大方的承认,「这个外包工作我本来打算自己做的,但发现行不通。」
拉曼手里有三百万美元,折合1.35亿卢比,完全可以折腾出一家中小型外包公司。
凭藉他的经验,慢慢发展,迟早会做大做强。
但这种开通国际电话长途的必要配置,却难倒了他。
深思熟虑后,拉曼乾脆来找苏尔先生拉投资。
既解决碰到的难题,也顺便一步到位,直接把公司规模拉满。
「由您出面这些都是小事,另外我还需要高速带宽,方便在计算机业务上和海外联系。」
「网络光纤新德里也抓的很严?」
「我当然可以租一条私人国际线路,但把它和任何公共网络连接起来都是违法的,因为绕不开政府的监管,罚款大概是每天15万美元。」
以拉曼的身家,不到一个月,他就会变得倾家荡产。
「我明白了,你是看上了我的印度移动通信公司。」罗恩了然。
「没错,您的电信公司无比契合外包业务。据说政府已经发放牌照,允许印度移动开通国际漫游业务?」
面对拉曼的试探,罗恩没有否认,微笑着点点头。
「那就对了,话务中心的问题轻松解决。我还知道印度移动去年就成立了宽带事业部,国内40%的网络宽带市场都被它掌握。」
「网络宽带?你是想通过网际网路和欧美那里直接连接?」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可以大大方便彼此的沟通,说不定Spec公司还能承接一点软体外包业务。」
在拉曼看来,印度移动公司简直是外包业务的绝配呀。
他需要国际电话,也需要高速光纤,前者都能提供。
也不用折腾,阳光智慧城市的写字楼通信服务,就是有印度移动在提供支持。
一流的光纤线路,通道足够的呼叫热线,妥了。
从硬体到软体,苏尔先生都有现成的。
身为一个创业者,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投资人,资源上彼此互补不足。
拉曼不是无名之辈,他想拉投资其实不太难。找上苏尔先生,那是有原因的。
「你对这门生意有什麽预期?」罗恩没直接给出答案。
「外包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大,每年会产生数十亿美元的利润,以后还可能越来越多。
您不需要为其他事烦恼,只要阳光智慧城市这里提供必要的硬体支持就行。
剩下的人员招聘丶渠道资源丶海外业务我都可以搞定。我们双方联手,将会在市场上所向披靡!」
「你的投资预算是多少?」
「五百万美元,」拉曼精神一振,「我负责三百万美元资金和海外人脉关系,您以写字楼丶印度移动的支持入股。我们四六分,我六你四。」
「印度移动只提供第一年的支持,后续服务按照市场价结算。」
「没问题。」拉曼立即答应下来。
毕竟对外包公司而言,每年的国际通话丶宽带服务那都是一大笔开销。
罗恩总不能让印度移动无条件的支持,这可是都是公司利润。
「过两天你做一份项目书提交过来,没问题,大家就可以签合同了。」
「那政府的问询.」
「都是小事情。」罗恩不在意的摆摆手。
什麽间谍活动,那不胡扯麽,他们是在为德里创造就业岗位。
印度现在的工作机会还是太少了,所以许多人一直在学校里学习。
学一个文科硕士就是为了面子,掩盖他们找不到工作的事实。
双方合作的Spec公司,出现的恰到好处,因为德里正有一个很大的受过骄教育的群体在等着他们吸收。
到时候说不定这里的学生都不够用,因为外包业务需要大量的人手,成千上万丶几十万的岗位缺口。
现在也是「全球化」概念开始风靡的时候,这一代年轻人接受很不一样的思想。
他们想过不一样的生活,电视节目丶电影丶GG.到处都在宣扬西方享乐主义的做派。
年轻人有了新的抱负,忽然之间他们开始想要工作,有自己的钱。
外包行业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薪资也十分丰厚。
此外这门工作直接和外国人打交道,让很多人觉得高大上。他们完全可以吹嘘,自己在为大型外企工作。
大家能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实现财务独立,这将完全改变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女性。
对于年轻的单身群体来说,这里将是印度第一个有热闹夜生活的地方。
那麽问题来了,这些年轻人工作在哪里,又住在哪里?
阳光智慧城市!
他们将会成为这里消费的主力军,楼下的餐厅丶咖啡馆丶商城里的电影院丶酒吧,全都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
引进这些外包公司,对罗恩来说,绝对是笔划算的买卖,怎麽都不会亏。
而且现在刚刚进入千禧年,未来外包业务的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到时候会有几十万丶上百万的人以此为生计,那确实意味着庞大的利润。
罗恩看好拉曼的外包公司,绝对会成为行业的知名存在。
在全球化的这股浪潮中,外包的利润他也会分一杯羹。
转眼之间已经到年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即将过去。
罗恩本打算回孟买,那里的阳光智慧城市也将开业。
新德里这边开了个好头,他对接下来的商圈都颇具信心。
不过苏尔诊所提交到案头的报告,让他放缓了归程。
经过了几年的运营,苏尔诊所已经成为孟买最好的私人医院之一。
得益于会员制的运营模式,它的好口碑在富人群体中传播的十分迅速。
印度其他地方都能听到苏尔诊所的名声,甚至德里这边都有人千里迢迢跑去孟买的苏尔诊所治病。
这两年北印度这里的很多朋友都在问罗恩,为什麽不在新德里也开一家苏尔诊所。
他听进去了,于是派人对德里这边的私人医院做了个调查。
他的本意是了解市场情况,结果却看到了触目惊心的内容。
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贸易,还有各种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比如私人医院。
像这种新事物,以前是几乎没有的。直到80年代,所有医院都是由国家运营。
从政府宣传的角度来说,印度的医疗普惠做的非常好,德里这边就有好几家优秀的公立医院。
它们大多是在50年代建立,作为国家的旗舰研究机构,放在国际上都很有水平。
只是几十年过去,这些较老的机构虽然仍在为人们提供服务,但却无法满足中产阶级的医疗需求。
瞧瞧外面的那些私立医院吧,就像西方大多候诊室一样,有着各种精良的设备。
医院到处充斥着企业风格的东西,比如有一个意见箱,还有一个信息谘询台,上面放着一个友好的标志写着「我能为您效劳吗?」
同时边上的电视机屏上还滚动着能在这里购买的医疗服务,海报上的GG有关于视力矫正的,还有各种对疤痕丶妊娠纹和皱纹的治疗。
海报上的照片里是快乐健康的家庭,就像许许多多当代印度GG那样,是个白人家庭。
这才是中产阶级需要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像美剧所了解和熟悉的尖端医疗设备。
为了获得这种「一流」的医疗服务,富人们转向新的私立医院,这些医院多由商界的亿万富翁家族所有。
这些家族都是权力根深蒂固的精英阶层,在政府有关系,能够获得在城市建造不动产的必要土地。
他们往往同时拥有金融公司丶保险公司丶临床研究公司丶还有数以百计的医院。
背后的各种交易且不提,总之这些私立医院为中产阶级创造了焕然一新的医疗健康体验,时髦丶设备齐全,当然价格也很昂贵。
私人的就是资本的,资本是要喝血的。
罗恩手中的报告写了很多事例,都是私立医院的常态。
老实说有些很超乎他的想像,甚至还牵扯到身边的朋友。
那个曾经在苏尔电器刚刚起步时,帮他搞定从李家坡进口电机的商人拉南特死了。
他是金奈人,妻子却是德里人。这两年他渐渐把生意交给儿女,老夫妻俩回到德里定居。
罗恩去年还和他喝过一杯,他看起来完全不像得病的人,前两天却突兀的去世了。
他得知消息比较晚,现在打算去拜访他的妻子阿尔蒂。
对方把见面的地点放在了某个私立医院看看,似乎她还在处理后事。
罗恩把汽车停在商业医院的停车场,他下车朝医院楼下的咖啡厅走去,然后就被吓了一跳。
在大门口有一个已经死去的妇女,脸朝下躺在担架上。
门被她堵住了,她身材敦实,是个中年人。
在死者旁边是一个年轻男子,她的儿子。
「她在医院住了三个星期,他们让她出院后,我们就把她带回家。但她病情恶化,今天早上过世了。我们不知道怎麽办,就把她带到这里来了。」
他一直哭,摆弄她身上盖着的围巾,帮她把脸遮起来。
「我们要一个担架把她从车里抬出看,但我们要把她抬进去的时候,他们不让。他们说她已经和医院没关系了,所以我们不知道要怎麽办。」
路人为他们担心,因为她躺在早晨炙热的太阳下,这很不利。
一辆车停在入口,下来一个人,那是这个男人的兄弟。
正在这时,罗恩要等的人也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