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一十九章一路归来(第1/2页)
“先生,我都记下了,其实无论从最初的所传之书,还是你早先和我讲过的话,都一再的说起过这个问题,是我自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处理好。”
“你也不必如此。人谁无惑,都是会有的,如果都能无师自通,那世间会不会因此就不一样了呢?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师未必一定就得是教习和先生,但一定是有别人的长处是值得自己学习的。所以总说学海无涯,不拘于书本之所得,世间处处皆学问,保留一个恭谨、谦逊之心,朝着目标,不屈不挠,不停前行就可以了。”
“世间多有比我高者、智者、美者、富裕者等等不一而足,只这是羡慕不来的,但我就是我。有先生的引导,再加上自身戮力,摆正姿态,将来总归是不会比那些人稍差,这也是我所深信的。”
这话就说得有些拍马屁的嫌疑了,不过葛自澹显然也并不在意,说道:“你能这么想很好。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充满自信。只是既然知道自己有着不足,还有何理由荒废时日?还不快去。”
亨亚日赶紧起身,躬身行礼后,忙不迭的说道:“这就去了,这就去了。”
言罢,落荒而逃,这一幕却被刚刚准备进屋的谢明宇见个正着。谢明宇见到葛自澹的嘴角犹自挂着笑,也是感到奇怪,只是不知前情的,只带着疑惑的眼神看向葛自澹。葛自澹也不明说,示意让他坐下饮茶。
亨亚日回到房间之后,端坐在案头。先是自失的一笑,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他自言自语道:“这下瞎想却是漏怯了,真是不该啊。想来先生的法宝实在是太好了,自己早早的就得了,这后面安排的读史当也是处世之利器,自己是已经有了些所得而不自知,想来是之前瞎想的太多,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看来得收收心,致力于赶紧啃书才好。”
话说出口后半晌,他终于察觉到不妥,不过好在身边并没有长辈在,避免了尴尬。后面还有的那些巨著,亨亚日想想都头痛,自己这一边学业,一边读的,这一、二年的功夫都未必够。只读完史之后,听先生的意思,后面应该还有好多事在等着自己呢。想到这里,亨亚日就赶紧收束了遐想,打开平放在桌面的魏书,看了起来。
第二日早餐后,按照计划,谢明宇先去街上租了辆马车,于是三人用过早餐后,就乘着马车在太苍市内各处穿行。太苍市并不太大,马车大半天的时间就可以逛遍,而车夫又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中年人,对本地的地理情况了若指掌,除了一腔子的热心外,也不知是不是常年驾车的关系,见识也不同于一般,又兼起了向导。除了带三人逛遍太苍市内热闹之处外,还在别具一格或是有人文、历史背景之处,停下车马,让三人品鉴一回之后,才又开始下一步的行程,这种熟络虽然带有车夫自己的主观印象,但对第一次来的三人而言,无疑节省了很多了解和熟悉的时间。而除了异国风情的建筑外,还有一些寺庙和道观,其中居然还有一座号妈祖的庙宇气势恢宏,甚至比一直地处中原的亨亚日所知的最大的道尊佛祖的尤甚,香火也更为鼎盛。早先的时候,亨亚日并不大明白这所谓妈祖到底是个什么,只听了车夫的介绍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尊向海而生的人们供奉的一位神灵,承载着平安和吉祥的职事。只你要问祂是男是女、是佛是道,祂会告诉你,祂什么都不是,祂就是祂,是那个天地间的唯一。亨亚日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的少年早先对此是一无所知,也是游历到此后才听说了这么一个传说,早先甚至曾以为是千面观音的一种呢,听这么一介绍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浅薄了。
太苍市内逛遍,然而下午的时间尚早,葛自澹吩咐车夫道:“我们去可遂口的话,时间是否来得及,哪里如今让人看么?”
车夫回答说:“时间够。只是可遂口的外面地理风物的可以随便看,只是不能进港。如果在外面的话,那山可以登上一部分,炮台那边就不让了,不过在稍远些的地方也能看得清楚,就是不能近前看个仔细。”
车夫自然明白葛自澹之所以这么问的用意在哪,答的也很清楚明了。可遂口早先是专门的军用港口,也是早期政府最大的海上舰队的驻泊地,这个港口的地形很好,三面环山,宁静而避风,并且港口又是天然良港,可以驻泊很大吨位的舰船。天时地利都有,所以当年才会选了这里作为舰队的驻泊港。周围的环山上还修建了为数众多的岸防炮台,再加上强大的水师舰队本身,原本的设想是建成一个攻不破的海上堡垒,只是天底下哪有这般的如意事,腐败无能,再加内贼重生,一场惨烈的海战之下,攻不破的堡垒成了搬不动的摆设,水师舰队全灭之后,利剑空悬,继而失去了作用,徒为他人做嫁衣耳。
这段屈辱史,亨亚日了解的同样不多,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这样一回事,所以在远处观访的时候,也看得格外认真。远眺之下,郁郁葱葱的环山山体之上,有着一个个伤疤,伤疤上矗立着一尊尊黑洞洞的炮台,离得近些的炮台甚至能见得到向海的悠长炮管,平直而黢黑,映照着午后不太强的阳光下,偶尔泛出些亮光来。青山不语,喜哀自绘,只是在整个平遂口的观访中,气氛庄严、肃穆,多少还有些沉重,大家一直也都未曾开口说话。就连同样弃车而来引路的车夫,似乎也失去了言语的想法,也默默的来,默默的看过,再默默的走开。
回程的时候,葛自澹吩咐车夫先带几人熟悉一下旅店附近的市场位置后,再把他们三人送回旅馆,其时已是到了下午五时多。到了旅馆,谢明宇付过车资,谢过车夫后,让马车离开了。只三人回到旅馆,似是仍然受着才刚观访平遂口的影响,失去了说话的兴致,依然是默不作声的按部就班洗漱完后,各自又做着自己日常做的事情。
亨亚日是趁着情绪把今日的观后感写完,把那情绪都融入到文字之中,一直到写完,情绪部分宣泄,方才收敛了不少。重任在肩的他收拾了下残余的心情,再次捧起了魏书,伏案读了起来。魏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的时间并不长,首尾也只有五十多年,从后辈尊称算起,也可称得上是五世而亡吧,所以书本的厚度并不算厚,后面的晋书则更短,二世而亡,虽有不少的伊人轶事、文采风流的,也只不过是长河中的花边点缀而已。
恍恍惚,一日转眼已逝,第二日的时候,也是三人将要启程之日,只时间却是在午后。上午的空闲时间里,三人原定的是去市场看看的,于是早餐后,三人依计而行。
因为事先打探过方位,三人不疾不徐的慢慢向市场而去,一路上所见都是行色匆匆的人们,有顺流而去的,还有逆流满载而归者。
太苍市场的样式和内地的集市没有太大的分别,或许是滨海的原因,和内地相比,特色又很是鲜明。市场提供了很少的摊位,大部分人都围绕在道路两旁,摊开自家待售的货品,吆喝着人们前来购买,气氛浓烈,只是有点吵。三人属于到的比较早的那种,有些早上劳作之人或是辛苦摆摊的货主才刚刚用完早餐,有的甚至就简单的一边啃着大饼,一边吆喝,偶尔的在喝口热水什么的,并没有太多的讲究和忌讳,顾客也有了一些,只也都见怪不怪的。
时间就在这边走边看中的不经意中流逝,三人在市场闲逛间,只有亨亚日要了两样东西,一样是贝雕,其实就是以扇贝为基,匠人再依据扇贝的造型和花纹走势,稍加琢磨而成的供人们赏玩的小玩意,主要讲究个意向;另一样是剪纸,剪出的不管是动物也好,人物也罢,形象生动活泼,憨态可掬,喜气盎然,一些表达人物和动物的具象也是亨亚日所未见的,自是欣喜不已。这两样东西都很便宜,主要是取材简单,凭的也只是手艺人的心灵手巧,只是这东西不当吃又不当喝的,还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时下手艺人的手工都贱的很,不值什么钱。大家最多也就图个新鲜,乐呵一下就完,有些则是过节才用的东西。所以仅仅只用了一个记事本的钱,就购得好几样的贝雕和一沓的剪纸,收获满满。甚至在购得剪纸的时候,亨亚日还提了一个要求,让手艺人给剪了二件二人同窗学习的剪纸,摊开后一看,虽为其随手之作,但是这种对人物的呈现和表达,也是让人喜悦。两件还各有不同,有对向而坐的,倚于窗前者,还有一坐一倚同观一书者,而且人物的动作,所处的场所表现的既完整、契合又内容丰富,甚至于仔细看去,二人面部表情的一些细微处居然还能体现出欢欣的样子来。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就连葛自澹看后都连连点头,只是他自己大概是自持身份,不肯下场。也就是在这看和买的过程中,上午的时间不知不觉都溜走了大半,亨亚日看表的时候,十点半已过,看看该当是回程的时候了。只在返回之前,谢明宇去了早先路过、留意过卖零嘴之处,买了些吃食,好备在船上的一时只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九章一路归来(第2/2页)
回到旅馆稍稍休息不久,就又到了午餐时间,美美的享用了一餐后,三人再入房间,收拾完再检视了一遍行李,再无遗漏后,于是三人结账离开,往码头港口而去。
他们到达候船大厅的时候,距离登船起航也就只有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可以说是节奏把握得刚刚好。候船大厅建得很大,只是内里三三两两的坐了不少人,一些人还用行李占着座,虽还远未到客满之时,但整个大厅里眼睛可见之处,并没有剩下多少的座位可供后来者坐下了。候船的人们毫无顾忌的向自己身边的人表达着离情别意,男人们则相互抽着烟,嬉闹着,大声的说着话;女人们则有兴奋的,也还有抹泪的,低声言语;小孩子则满场的疯跑乱叫,毫不在乎撞到人或是行李,即使跌倒,起身之后,仍然接着再跑。候船厅里吵闹和烟雾缭绕的感觉和亨亚日在国内见到的一些地方是差不多的,大概是一脉相承吧,在这里需要安静的人没有容身之处,于是三人就站在入口处等。只是从偶尔经过身畔之人所外露的言语之中,里面除了很少的说和那语的旅人外,居然有不少的是操离高口音的旅人,这在内地也是少见的,亨亚日也从未在异国里见到有如此多的离高人在他乡如此自在的穿梭。
大厅里的一切与他们的关系不大,所以他们也不在意是否有座,是否吵闹,是否烟气呛鼻,只在门口附近,有时打量一下厅内,看是不是到了通知检票登船的时候,有时又往场外看看那日趋友好的秋日高阳。虽说这北地夏日已将逝去,而秋意渐浓,但一直也未落雨,秋老虎依然威力不小,只早晚之间的气温却要凉快许多,天气渐渐会变得宜人起来。三人并没有在出入口站立多久,忽然就听得登船检票的提示在大厅内响起,于是那些准备登船的人们潮水一般的又涌向检票口。登船的,送行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挤挤攘攘的,除了一声声的珍重,还间或夹杂这孩童的哭闹声,直到约莫十多分钟后,人群散尽,三人这才启程登船,一路畅行。
登船之后,三人订的也是一间三人舱室,这种三人间在船上却是少见的舱室,内里比去和那国时的二人舱室要大上不少,但由于立柱墙架布局受限的缘由,门口处窄狭,入内渐宽,所以也造成了这个房间并不是一处对称的舱室。入门处是一张床位,立柱墙架设了一个洗浴间,最深处则是对向而立两张床,入口处临床一侧有窗,而深处就是一堵墙壁。两床之间是一张书桌,上有一盏台灯。洗浴间朝向房内一侧还设有一些箱柜作储物之用,另有盆、架之类的简单悬挂洗浴物品的设施,说起来也很是简陋。葛自澹挑了入口处的床位,谢明宇和亨亚日在内里一左一右分别住下。
三人安顿下来,谢明宇就忙着先把行李再收拾了一遍,把一些要用到的物事在储物柜里分开收好;亨亚日是占了书桌,埋头读书,只是逆着光,光线算不上好,于是就把台灯也打开了;而葛自澹则在床上打坐养神,对外面的动静似是充耳不闻。
船上的日子似乎一下子安定了下来,每日仿似都是昨日的重复,除了偶尔三人一起在甲板上散步、吹风之外,大家都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连话都很少说,就连亨亚日似乎连疑问这种事一下子全都没有了一般。亨亚日全力投入到读书中去,除了用餐和休息的时间外,基本上都是在读书不休。偶尔起身活动一下酸胀的身体,旋即又集中精力于读书之中,即便是日志,多也是读史当中的一些感受和收获。然而成绩也是显见,一本魏书在船行的第三日午时,已是全部读完。对初步完成了的这一小目标,亨亚日心内也是雀跃,晋书的内容很少,想必下船之前当这一天多的时间里,当也可以读个七七八八的了。话说后日上午十时多的样子,客船就可以到了余斛港,登陆之后,对亨亚日来说,这整个暑期也算画了一个**,至于说完美程度,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味了。
一路无事,随着这日十时多的一阵汽笛轰鸣,客轮终于在余斛港停靠,于是下船的旅客又是一阵人潮汹涌,奋不顾身的朝港外挤去,仿似一刻都耽搁不得,真真的把归心似箭在这一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是。三人吊着人潮的末尾离去,不慌不忙的按照自己的节奏收拾好行装,先观那份迫不及待,然后好整以暇的踱下船来,再慢踱出港。只是港口并没有见到前来招揽客人的车夫,也未见可供租用的马车,这里除了一些接港的尚在和团聚的亲人正自说着热情洋溢的话外,港口并没有多少其他孤独的旅人。在这里一团团小聚的人们的映衬之下,三人的队伍显得分外的形单影只,想来那份孤独却是被三个男人独享了。无奈,三人只得继续踱步朝港外行去,还边走边看,看能不能早些时间找到可供租用的车来。
余斛不是乡,三人自然也没有什么近乡情怯之感,船上几日三人也是少动,离船登陆、踱步出港,用的时间也不算少,在边走边寻马车的时候,亦是十一时过了,然马车依然无望,只走着走着的,马上就临近亨亚日上回来余斛居住的旅馆了。那时三人不曾有自己的栖身之所,这回却又有不同,虽说永安里是租住,但说起来也是他们的家了,只是这个家还有接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只是没办法,靠双腿跋涉回家,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这下也算是到了熟悉的地方,葛自澹看起来似是有些怀念,就好像许久未见一般,只抬头看向前方的时候,突然开口说道:“马上就快到午时了,我们索性早些用过午餐再回。即使现在租到马车,到家也很晚了,早早过了饭时,路上用,也有不方便的地方。”
谢明宇和亨亚日点了点头,只是谢明宇又问了句:“吃啥?”
“老地方吧。”
谢明宇点了点头,亨亚日虽然懵懵懂懂的,但对老地方这个词多多少少明白一些,想来多半是当初下船后第一回用餐和后来同杨彦之一起时曾经去过的地方——成菜馆。不想三人到得店门前时,却发现店前似是多了些什么,葛自澹和谢明宇当先进去,亨亚日却在门前稍停了停,抬头四顾了一回,终有发现,然后才拔腿跟上。亨亚日发现却原来是这家店铺比之五月初时新添了一块牌匾,上书成客来三字,原本这店面算不得多大,起初也并没有什么铭牌,不想现时倒是有了,好像也多了些有模有样的感觉。
三人进店的时候稍早了些,里面基本没有食客过来,不过伙计见三人坐定,也是前来招待。谢明宇指点着菜单上的菜色点菜,亨亚日却对葛自澹说道:“先生,这家店起了招牌,现在有自己的名字了。”
葛自澹稍稍顿了顿,问道:“叫什么,看来这生意是越发的好了。”
“成客来。”
“名字不错,看来老板也花了不少心思的。”
这时一边的伙计听到师生二人之间的对话,接口道:“看来几位都是熟客了,对我们店是这般的熟知。”
“五月的时候来过几回,只是那时你们也还没起那招牌。”
“招牌也是最近才起的,是我们老板专门请了高人,说是封了不少银子,这才请来。”
葛自澹也未置可否。一时谢明宇点完了菜色,伙计拿着菜单走开了。
亨亚日原本是不大在意的,从店名的那几个字里他也看不出高明在什么地方,但听先生说名字起得不错,再听伙计说到居然是花了不少钱专门请人来定下的名字,还不说起名,说请名,搞得好像多郑重一样,于是就留起意来。亨亚日心内一时也嘀咕着:成客来,成客来,好在哪里呢?只是想了一会儿,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亨亚日猛然醒悟,管它呢,自己现时的重点是上学和读史,这店名起的再如何高明,也只是个名字而已,可能有些讲究和学问,只是自己目前并不了解,但这又关自己什么事呢,没必要把些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因纠结如此而耽搁了正经事却是不值了,于是当下也就不再乱想。
因为店里并没有其他客人,饭食上得很快,三人在船上历经磨难的胃口至此也完全打开。虽说此时午时不动的话,已经不大见汗了的,只一顿饱餐后,三人都是大汗淋漓的。待他们用完餐,正是客来的高峰,三人结账出店的时候,门口停了好几辆待租的马车,三人见此都是一笑。亨亚日心下想道:看来让我们在此歇息用餐是天意如此。用完餐后,竟是如此的便利,歇也歇过,餐也用罢,正是归家的好时候,早前总是寻不到的马车,现在竟然是触手可得。
两位长辈自然也都不多余去理会亨亚日的感慨,寻了个合眼缘的马车,询问过后,三人就上了车。说明目的地后,车夫一拉缰绳,马车向永兴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