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51章:搞学术的都不要命的(第1/2页)
夕阳的余晖给咸阳城镀上了一层疲惫的金色。
赵凌带着阿青和王贲走出尚学宫高大的门扉,空气中还残留着白日里讨论的燥热气息。
忙碌了一天,此刻终于能稍微喘口气。
回宫的路不算远,马车辘辘前行。
阿青坐在赵凌身侧,望着窗外逐渐暗淡的天色,眉头微蹙,终于忍不住开口:“陛下,雨真的能打下来?”她对这件事始终心存疑虑。
要问她信不信鬼神,她其实是信的。
在她看来,赵凌所做的一切早已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畴。
他那些匪夷所思的发明,洞悉未来的智慧,若说没有神灵暗中相助,阿青反而觉得难以解释。
自古以来,风调雨顺,旱涝灾害,不都是上天的旨意,看老天爷的心情吗?
可赵凌却说要用凡人之力去打下雨来,这在她听来,简直是逆天而行。
要不是她已经知道嬴政陛下还在人间,单凭赵凌这些手段,她恐怕真要相信始皇帝陛下已经飞升成天帝,赵凌可以请示天帝呢。
赵凌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来,身体放松地靠在车厢壁上:“只要墨家那边能顺利造出射程达到七千米的高射炮,这事儿基本就成了,把握很大。”
他语气轻松,仿佛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如今在墨家内部,早已开始使用赵凌告诉他们的计量单位,这也是科学推进的基础。
碘化银这种催化剂,赵凌已经详细讲解过原理和制作方法,墨家的工匠们也基本掌握了。
现在的技术瓶颈,就在于如何把装载着催化剂的炮弹,打到足够高的云层中去。
七千米的射程,是赵凌根据气象知识所知的高度,正常来说五千到八千米都是可以的。
赵凌对墨家的能力有着绝对的信心。
千万不要小瞧大秦这些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有些事情,一旦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指明了方向,再加上足够的资源和理论支撑,以墨家那群顶尖工匠的钻研精神和巧手,假以时日,他们真能用最原始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搓出符合要求的东西来。
华夏文明的底蕴深厚得可怕,特别是在思想和技术都异常活跃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深邃的哲学、宏伟的水利工程,还是后世所谓的“科学”萌芽,都曾有过井喷式的发展。
赵凌所做的,不过是把后世经过验证的力学、光学、化学以及宇宙模型等理论体系,直接投喂给诸子百家,为他们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剩下的路,就靠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实现了。
“七千米……”阿青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那到底有多远?”
她对这种精确的距离单位缺乏直观的感受。
赵凌想了想,找了个她能理解的参照物:“嗯,这么说吧,从我们咸阳城到三川郡的直线距离,大约也就三百千米左右。”
“嘶——”阿青倒吸一口凉气。
她的算学确实不太好,但从咸阳到三川郡有多远她是知道的!
那意味着七千米的距离……
反正是非常非常遥远就对了!
她看向赵凌的眼神更加复杂了。
一直沉默护卫在侧的王贲,此刻心中也掀起了波澜。
七千米射程的武器?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如果不是说出这话的人是赵凌,是他亲眼见证了无数奇迹的皇帝陛下,王贲是打死也不会相信的。
但正因为是赵凌,他心中那份疑虑瞬间就被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取代了。
陛下说能行,那就一定能行!
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街道两旁开始亮起点点灯火,如今咸阳已经取消宵禁,开始向三川郡看齐。
赵凌撩开车帘看了看外面,忽然提议道:“时辰还早,不如顺道去邹玄府上坐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1章:搞学术的都不要命的(第2/2页)
他之前送给这位阴阳家领袖一台天文望远镜后,邹玄就彻底着了迷。
几乎是夜夜不眠,对着星空观测、绘制星图。
白天也不休息,沉浸在各种学术问题里,尤其是赵凌跟他提过的万有引力之类的概念,让他魂牵梦萦。
这种日夜颠倒的钻研,让这位老先生的身体明显有些吃不消了。
今天早朝时,赵凌就注意到邹玄的气色很差,眼下乌青,说话都有些中气不足。
他提出的以始皇帝诞生年为秦元年改变历法的建议,意义重大,响应了赵凌的号召。
赵凌可不想让这位宝贵的学术大师因为过度操劳而倒下。
今天正好有空,他决定亲自去看看,顺便为邹玄解答一些困惑,让他能安心休息。
马车在邹玄府邸前停下。
这宅子是少府安排的,不算奢华,但足够宽敞。
府中除了邹玄的几名核心弟子,还有十来个负责起居的仆从、一名厨子和一位常驻的太医。
此外,赵凌还特意安排了自己门下一位精通阴阳学说的年轻学者韩陵在此侍奉。
说是侍奉,其实是双向学习。
一方面,韩陵可以近距离向邹玄这位阴阳家泰斗请教,汲取其深厚的哲学思想。
另一方面,韩陵跟随赵凌日久,掌握了不少后世的理论知识,也能反过来为邹玄解答一些新概念带来的困惑,充当沟通的桥梁。
赵凌一行人没有让门房通传,径直走了进去。
穿过前院,就看到后园里那熟悉的身影。
邹玄正全神贯注地趴在那台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上,对着深邃的夜空凝望,不时低声向旁边的弟子口述着什么。
韩陵和另一名弟子则伏在旁边的石案上,借着灯笼的光亮,紧张地记录着邹玄的观测结果,旁边堆满了写满数据和图形的纸张。
“太史令,还在跟星星较劲呢?”赵凌的声音打破了后园的宁静。
邹玄闻声,这才如梦初醒般从望远镜上抬起头,脸上长期带着熬夜的疲惫和被打断观测的一丝遗憾,连忙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韩陵和邹玄的弟子们也赶紧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行礼。
赵凌摆摆手示意免礼,目光扫过石案上几乎没怎么动过的饭菜,又看向韩陵,直接问道:“韩陵,太史令今日用过几餐了?”
韩陵面露难色,小心翼翼地回答:“回陛下,太史令今日尚未进食。”
赵凌心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怎么搞学问的人,无论哪个时代,都这么拼命?连饭都不吃了?
他脸上的轻松神色瞬间消失,眉头皱起,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史令!朕现在命令你,立刻放下手里所有事情,先用膳!立刻!”
邹玄似乎还想挣扎一下,他恋恋不舍地瞥了一眼望远镜的方向:“陛下,臣还不饿,这点星象记录完就……”
“嗯?”赵凌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帝王的威压,“太史令这是要违抗朕的旨意吗?”
“臣不敢!”邹玄身体一颤,连忙应道。在学问上他敢于探究,但在君命面前,他终究不敢逾越。
看着邹玄终于一步三回头地走向饭食那边,赵凌这才松了口气。
他走到石案旁,随手拿起一卷韩陵他们正在整理的星图记录翻看。
上面绘制的星辰位置相当精准,标注也很详细。
这时,邹玄在仆人的服侍下简单吃了几口,心思却显然还在天上。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走过来,指着天文望远镜问道:“陛下,臣用此物观测星空多日,星辰轨迹、月相盈亏皆可窥见一二,然为何臣遍寻苍穹,却始终未曾见到……天庭仙宫之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