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97章心不诚(第1/2页)
道人骑乘黑豹离去,元易目光看着远去的人影,微皱着眉头。
“你怎么看?”元易开口询问云霄的看法。
狰兽很是自觉地调转了方向,向着金鳌岛行去。
元易此行出来,本就是特地来亲眼看一看这个邪门儿人物的。
与之相遇并不是什么意外与偶然,而是元易自己找了过来。
不亲眼看一看,他实在无法确定这申公豹是否真有传说之中那般邪异。
至于说大劫?
元易并不担心自己被影响,他要的是判断其中是否真存在冥冥之中的影响力量。
元易已经隐隐洞悉自己的劫该应在何处,这封神之劫,本身却不过是量劫的一个分支而已。
自己的劫若是这般简单,那他所得的造化反倒是显得太廉价了。
就与截教的大多数人一样,自恃根行深厚,不认为自己是榜中之人。
所以元易方才有恃无恐,要来看一看怎么一个邪门法。
三霄与他牵连至深,劫也不在封神之中,他便拉着云霄一并到来了,正好以云霄的眼光,能够为他的判断提供参考。
封神这件事与量劫不同,圣人在其中本身就具备极大的操作空间。
阐教负责主持此事,但实际上阐教的广成子等人在截教众人修为飞速增长的最近上千年来,却因大道受困于杀劫,修为停滞,远不及他们截教的一众亲传弟子。
三霄准圣圆满,加上自己,若是成九曲黄河阵,这一座杀伐大阵的威能圣人之下近乎无解。
元易并没有报上自己的名号,云霄自始至终只是安静地在旁看着。
交谈并不多,元易倒也没有直接用什么强硬手段。
云霄沉吟了一瞬,随即轻轻摇了摇头:“我并未察觉到他身上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力量,他身上虽然牵连了劫气,但算不得异常。
同时,他身上的气运虽然汇聚各方,人族气运与阐教气运纠缠,但气运并不浓郁,远比不上杨戬,如此便也算不上什么异常之处。”
元易点了点头,他在申公豹身上所见,也是如此。
“不过……”云霄斟酌了一下,方才补充了一句,“在云霄看来,此人或许在我截教更容易混得风生水起,在阐教反倒是不合适。”
“你是说他是天生的我截教之人?”元易笑着问道。
云霄却是摇了摇头:“并非如此,他只是适合我截教,却并非适合我截教之道,其中差别,想来师兄不用云霄来解释。”
元易抬手揉了揉其发髻,并未否认。
云霄的意思元易当然听的明白,截教之人,并非都适合截教之道,这不是一回事。
不如说这本就是元易的看法,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就是截教的状况。
云霄说申公豹适合在这样的截教之中混,却并不适合截教之道,如此评价可不是什么好话。
“何出此言呢?”
云霄悄然往后靠了靠,随意道:“他不久前才靠着和我截教弟子拉关系,借着我截教的大阵来到我截教之中,在此混迹时日尚短,并不认得我与师兄。
但我观他与师兄交谈,言行举止,对于分寸的把控极其高明,是个相当擅长交际之人,极善于揣度人心,拿捏人性,并且充分利用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7章心不诚(第2/2页)
我截教之人多好义之辈,行事更是喜欢随心所欲,加上多宝师兄的引导,截教弟子最是团结。
这样的环境下,如申公豹这样的人,在截教同门之中很容易便能攀上关系,结下交情,若是给他足够的时间,他真有希望从我截教同门之中出头,不是靠着自身的修为道行,而是靠着人际关系,这便是他适合我截教的地方。
师兄,云霄说得可对?”
“在理。”元易点头,他也这样认为。
所以,他对于申公豹所谓的邪门,有了另一种猜测。
或许,他并没有那么邪门。
“那云霄你认为他适合我截教,又是为何?”
云霄侧坐在元易身前,轻轻晃悠着双腿,手中水雾变幻,映照天边霞光,瑰丽又柔和。
“他心思驳杂,对于人性揣度过甚,功利心太重,又没有自己的立场,心不诚,便应了师兄曾说的蝇营狗苟之辈。
比起修道,他更适合凡尘俗世争功名利禄。
于我辈修行者而言,纵是天地可欺,也不可欺自身之道,明心见性,乃是修成太乙必过的一关。
不管是阐教之道,还是我截教一道,法有万千,道却有着明确的方向。
阐教之道在于顺天,我截教之道在于争,看似更加自由散漫,但同时也更加的自我。
强烈的自我之执,实则也是我截教的一大核心。
申公豹此人的执,于修道之人而言,太过于渺小,他的自我,太过于稀薄。
过于善变,并非全然是一件好事。
毕竟,修道之人,法有无尽变化,可衍万千,道却是唯一。
师兄之道,变幻无定,恒易无常,但变化之下的,是不变的大道本质,易者无常,不易者始终如一,唯有二者兼具,方可成就大道。
申公豹善变有余,却缺失了那不变的始终如一。”
元易听着云霄的话,伸手去戳了戳她的脸颊,笑着摇了摇头。
自己在某些方面其实与申公豹有着相似之处,他也会揣度人心,会权衡利弊,心思也不纯粹。
云霄这不只是在说申公豹了,还特地将他这师兄拿来比较,强调他与之的不同之处,可不就是在夸他吗?
云霄不着痕迹的夸赞,可比琼霄与碧霄刻意地谄媚马屁话语要更令人受用许多,元易怎么会不喜欢听呢?
“我家云霄说话就是中听。”
“云霄说的只是实话而已。”
云霄笑意浅浅,目光看向天际已然在望的金鳌岛。
“他心不诚,对于亦不诚,看似与人来往密切,实则却并不把人放在眼里,心中并没有多少道义可言。
如此可称虚伪,对于所谓的道友,说不定在他的眼里,皆是为满足自己野心的利用对象,以师兄的性子,可做不到这种事啊。”
元易默然,他确实做不到,损人利己,并不是他的性格。
死道友不死贫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