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60章:立国“华”(第1/2页)
殿外,临渊城灯火辉煌,如同一颗在黑暗中崛起的星辰。
而殿内,苏渊的目光已穿透时空,投向那广袤无垠的世界。他知道,这条路布满荆棘与鲜血,将耗费无数生命与财富。
但他更坚信,唯有以绝对的力量碾碎所有旧时代的阻碍,方能将他心中那幅“寰宇混一”的新秩序蓝图,真正铺展在苍茫大地之上!
西庆的覆灭,不是终点,而是征服世界的起点!临渊城的战旗,将插遍《坤舆万国图》的每一个角落!
…………
临渊城,新落成的“承天殿”庄严肃穆,巨大的蟠龙金柱撑起高阔穹顶,阳光透过琉璃花窗,洒下斑驳光影。
殿内,气氛却凝重得如同暴雨将至。
洛长风、蓝武、姜缺三位老帅,风尘仆仆,端坐于武将之首。
他们身后,肃立着数十位身着旧式大羽朝服、神情复杂的老臣。
这些人,多是昔日的尚书、侍郎、御史、翰林,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历经宦海沉浮,在大羽倾覆后或隐居、或被俘、或流亡。
如今,被洛长风以“复汉家衣冠,佐明主定鼎”之名,召集至这临渊新朝。
殿上,苏渊身着玄黑绣金常服,端坐于象征最高权力的宽大宝座之上。
沈幼娘与顾倾城,分坐于两侧稍低的位置,前者温婉沉静,后者英姿飒爽。
二女肚子微显,已然怀有身孕五个多月了!从跟苏渊成亲到现在,到苏渊前往北辽助耶律嫣然夺回汗位,再灭西庆,也差不多过去了五个月!
殿内核心文武肃立两侧,空气中弥漫着新旧碰撞的无声硝烟。
“启禀主上!”洛长风率先起身,声音洪亮,打破沉寂,“老臣等幸不辱命,昔日同僚故旧,感念主上救万民于水火,开万世之太平,愿倾力辅佐!”
他虽是苏渊爷爷,可在这庄重的场合,他还是持有一个臣子该有的本分,他侧身,向身后众人示意。
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缓步出列,正是前大羽礼部尚书、海内大儒王守拙。
他身着浆洗得发白的旧朝绯袍,对着苏渊深深一揖,姿态恭谨,眼神却锐利如鹰:
“老臣王守拙,携诸位同僚,参见主上。主上驱除鞑虏,廓清寰宇,功在千秋。今洛帅相召,言主上有立国定鼎、承继华夏道统之志,老朽等不胜欣喜!
然,国有国体,朝有朝纲。老臣斗胆,敢问主上,新朝之制,将以何为本?
是效三代之治,法前朝之盛,抑或……另辟蹊径?”
他目光炯炯,直指核心。身后众老臣也屏息凝神,这是他们此行最关切之事。
苏渊神色平静,目光扫过殿内新旧面孔,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王老及诸位先生拳拳之心,苏渊感念。新朝之立,非为复旧,实为开新。
旧制之弊,诸位皆亲历:君权独揽,易生昏聩;权臣当道,祸乱朝纲;地方割据,尾大不掉;胥吏贪腐,民不聊生。
大羽之亡,非天灾,实人祸,乃旧制积重难返之必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60章:立国“华”(第2/2页)
此言一出,殿内旧臣们脸色微变。苏渊毫不客气地否定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苏渊示意侍从展开一幅巨大的卷轴,正是他精心绘制的《新国体纲略》核心架构图。
图上,“皇帝”位于顶端,但权力被清晰地分割、制衡。
“朕意已决,新朝将行——‘君主立宪’之制!”
“君主立宪?”王守拙眉头紧锁,咀嚼着这闻所未闻的词,“老臣愚钝,敢请主上详解!”
“其一,虚君实宪,分权制衡。”苏渊指向图中央的“国政院”,“皇帝为****,万民象征,掌最高军令权(宣战媾和权在国政院)、外交权及重大人事任免之最终裁决。
然,日常国政决策之权,尽归‘国政院’!国政院由各地推选之贤能(功勋、大儒、工商、地方代表)组成,分设民生、工律、商税、军机等数院,各司其职。重大国策,需多数院决议通过,再报皇帝用印。
皇帝对国政院决议,有审慎之‘最终否决权’,但非独断专行!”
“荒谬!”一位前御史大夫忍不住出声,满脸涨红,
“主上!此乃大逆不道!自古天子受命于天,口含天宪,乾纲独断!岂能与凡俗共议国是?此制置君父于何地?置祖宗法度于何地?!国政院?此乃架空君权,取乱之道!”
此言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守旧老臣的心声。
“取乱之道?”苏渊目光如电,直射那位御史,
“旧制天子乾纲独断,结果如何?赵吉昏聩,宠信宦官,朝政糜烂!赵铮猜忌,诛杀忠良,自毁长城!
此非取乱之道?
国政院集思广益,相互制衡,正是为了防范一人之昏聩,酿成举国之祸!皇帝之位得以稳固,国家机器得以高效运转,此乃长治久安之基!”
他手指指向“尚书台”和“大理寺”:
“其二,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国政院掌立法决策,尚书台(下设六部九司)为国政院决议之执行机构,专司行政!
而司法审判之权,独立于二者之外,归于‘大理寺’及其垂直地方之提刑按察司!
司法不受行政干涉,方有公正可言!试问旧制,刑部审案,吏部可插手,地方官可枉法,冤狱丛生,此非乱源?”
“其三,地方改制,强化中枢。废节度使,设省府县三级。
主官由国政院提名,朕任命。强化按察司、税吏垂直管理,削弱地方割据之基!推行‘乡贤议事’,吸纳地方力量参与治理,下情上达!”
“其四,新学育才,根基永固。临渊学堂体系推广全国,小学至高等,授格物、算学、医药、农工、律法!
旧科举只考经义文章,空谈误国!新学培养通实务、明法理、知变通之人才,为新制提供源源不断之合格‘零件’!此乃百年大计!”
苏渊一番话,条分缕析,逻辑严密,将旧制的脓疮一一挑破,将新制的筋骨清晰展现。
殿内一片死寂,唯有他沉稳有力的声音在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