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19章、法官出炉(第1/2页)
朱慈炅在练字,但南京中枢还是非常忙碌,除了刘一燝在沟通南北,来宗道在督收秋粮,徐光启在善后隔离大营,顺便视察工地。
来宗道身后跟着的是一大票御史,但他们脸色都有些慌张。南京虽然不像北京一样到处是窟窿,但高层消息还是有些能传播的。
他们都知道了督政院的事,除了个别人调离监察系统,大部分都不用回北京了。
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这找谁说理去。
徐光启身后是练国事领着的应天府官员,隔离大营已经分批放出来了,但有些乞丐无业游民需要被整治,徐光启就是来收拾他们的。
皇粮岂能白吃,国家安排工作,甚至可以国家安排媳妇。
处理完南京的长治久安,徐光启还要去工地。
天气冷了,又连日下雨,下水道的三合土还没有干透,有些工作没法推进。工部官员和公侯家的包工头们都围着大领导,徐光启看了个寂寞。
不过,徐阁老还是闭着眼睛就能留下一堆重要指示。
要合理分配劳动力,有些暂时不能建的,可以先停下来,安排去能建的地方动工。
这次新城建设使用的不是劳役而是劳工,工钱要按时结算,生活要有保障,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这也是陛下的重要指示,诸君要严格执行。
要严格注意安全,避免事故。就在陛下眼皮子下,你们别指望能隐瞒,要是出现告御状的事,谁也救不了你们。
工地人多,医疗问题也要注意,就算疫情结束,工地这边也不能放松。
……
朱慈炅以为他的内阁都很闲,等了好久都没有等到三位阁老。不过,他等来了一位前阁老,严格说来,也算是他的内阁成员,施凤来。
张延登他们回来了,浩浩荡荡的押了好几千男女老少,船虽然一早靠岸了,但搬运估计要搬到晚上都不一定能搬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抄家灭族。
浙江人都吓坏了,施凤来虽然被赦免,但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多亲戚故旧送死,毫不犹豫的就跟着来了南京,准备施展他最后的政治能量。
路上得到个好消息,来宗道也南下了,多少要讲点乡土情谊吧。一路上,施凤来翻烂了所谓的《通报》,那三个混蛋死有余辜,可是牵连这么多人,施凤来头发都愁白了。
南京城恢复了些许活力,但一听说是“伪官药案”案犯家属,锦衣卫都差点挡不住汹涌的民愤,臭鸡蛋烂菜叶一起往他们身上招呼,官兵也成池鱼。
他们害死了好几千南京人啊,还有不少人中招,虽然没有丢命,但冤枉钱花了不少,最生气的就是这些人。
毕竟死人没人看见。
被民怨困扰的天启大帝,他儿子学会用民怨困扰别人了。
朱一冯就算死了,他的家人没有被追究,但也在南直混不下去了,《通报》也有传播到泰兴。
南京紫禁城武楼是等待陛见的官员候传的地方,不过因为小皇帝伤寒,这几日都不见人。寇慎昨日就来报道过了,今天按理也就是走下形式。
他非常冤,昨天遇到同年状元钱士升才知道他的苏州知府已经被撤职了,他的小妾和仆人还在苏州呢,赶紧遣人去接。
他现在还没有新的任命,只有四品官身。不过寇慎不太急,钱状元的拉拢之意非常明显,都是同年,抱下钱状元大腿也无所谓,更何况皇帝近臣中也有个同年阮大铖。
阮大铖很忙,寇慎已经和他约好今日在武楼见一面,所以跟当值太监报道后,他就守在武楼等候阮大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9章、法官出炉(第2/2页)
不愧是皇帝身边红人,阮大铖今日也很忙。《朕问》初刊已经通过,正在刊印,结果那边的彩色套印机器出了毛病。
阮大铖大急,皇帝要的五万册,他打死也完不成,但要是五千册都弄不好,他和监事太监刘元斌两个人都要大大掉分。小皇帝的急性子,他们也早摸透了。
见同年,先等会再说。
寇慎只好在武楼前继续等待,反正他如今也没事,然后就等到了张延登,常延龄和施凤来。
不愧是前阁老,本来寇慎以为这三人也是白跑一趟,结果很快就传来消息。宣,地点是在西宫,寇慎也莫名搭车被传了。
张延登的左都御史已经是二品官了,大明十二个尚书都满满荡荡的了,他的位置非常难安置,总不能让人家去凤阳当中都留守吧,这是贬。
张延登在下方汇报查抄事宜,朱慈炅在盯着他的官帽发呆。
“张卿和常卿都辛苦了,造册入库就行。对了,张卿,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南北都察院合并改督政院的事了。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张延登脸色平静,波澜不惊。
“臣谨遵陛下旨意。”
朱慈炅最讨厌这种人了,看着无欲无求,却聪明得要死。反正皇帝你也要按照规矩来办事,不然会官场大乱的。
朱慈炅想让张延登主动降一级,给个实权侍郎解决尴尬,结果这混蛋一点也不主动配合。
朱慈炅非常想给他一个兵部尚书台湾总督的大官打发,但张延登可是官场“老实人”,不越矩,不犯错,人家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是大明官场模版。
朱慈炅做不到,这要任性就是逼人家辞官,让朝堂离心。
朱慈炅的小脑袋急速运转,眼睛盯着自己书写的日月重光四个字一动不动,那是今天早上写得最好的一副。
有些改革其实最开始只是灵光一现,比如现在。
“朕有意合并南北大理寺,并提升官阶与刑部、督政院副使并列。以后,刑部负责抓捕诉讼,大理寺负责审判,督政院负责大明律的修改增补更正。张卿,你有没有想法?”
张延登愣了一下,他对自己的去处其实也很迷茫,督政院副使的位置只有一个,他肯定争不过曹思诚。
他其实做好了要降一级担任六部侍郎的心理准备的,只不过实在有些别扭,怎么也得让自己在六部随便挑才能弥补吧。
他甚至已经知道了内阁不好安排自己,就把自己悬在空中,全部推给小皇帝的龌龊心思。这帮混蛋,欺负小天子不懂事呢。
但张延登实在没有想到,小皇帝的意思是自己去大理寺,大理寺升一级,不,升两级。
“这……,臣谨遵陛下旨意。”
忐忑不安坐在首席的前阁老施凤来,和莫名其妙坐在最后面的寇慎都不约而同的向小皇帝望去。
朱慈炅脸色平静,又进一步补充了自己的想法。
“各省提刑按察司也并入大理寺,以后,大理寺要在县州府省和两京设立各级审判机构,各县州府省不再管理案件,全部交由大理寺。
张卿主持大理寺的工作,要逐步完善各级大理寺的审判制度,确保司法独立。原则上,大理寺只受上级机构领导,同时也要建立三级申诉制度。”
张延登吓了一跳,这个新大理寺权力有点大啊,司法独立,也就是说,他直接向皇帝负责,头上没有婆婆妈妈,和都察院其实没有区别。
有点慌,但张延登依然很稳,还是那七个字。
“臣谨遵陛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