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44章、制度革命(十二)(第1/2页)
朱慈炅对刘廷元十分赞赏,给足了情绪价值。
“‘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刘卿能百忙中关注到百姓起居,实乃大善。”
刘廷元还有些得意,刘一燝突然大喝,声量惊人。
“陛下!”
朱慈炅刚开始很生气,扭头死死盯着这老头严肃凝重、毫不退让的目光,但对视良久他最终还是低头。朱慈炅还是不太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他只是不想跟刘一燝闹僵。
朱慈炅的官制改革再怎么离谱,刘一燝都不介意,但泰州学派的话不能随便引用的,
因为所谓的官制改革一切都是指导意见,内阁不推进,他就可以让他永远停留在指导意见。就算要推进,也是缓缓而行,没有朱慈炅想的那样立竿见影。
但是思想领域,绝对不行,那怕苗头也不行。皇帝绝对不能随便流露自己的思想倾向,那怕你真赞同,也必须只做不说。
刘一燝已经数次教过朱慈炅了,但今天的朱慈炅有点飘,以为自己又行了,可以一言九鼎。这场会议,除了曹思诚和吕图南,其实都是他的自己人,真正拥护者,没人会跟他做对。
即便是自己人,很多事其实都是有意见的,只不过刘一燝觉得自己可以调和,可以在皇帝意志和官僚利益中取得平衡。
思想领域,已经不是背锅那么简单了,搞得不好,刘一燝甚至徐光启都要主动滚蛋。“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贽死去还不足三十年,推崇泰州学说,这已经不是改革,而是颠覆。
小皇帝懵懂无知,但聪明异常,他引用几句泰州学说或许无所谓,作为承担教育朱慈炅任务的内阁必然被骂死。
见到刘阁老发怒,直接喝止皇帝,群臣开始是震惊,继而反应过来刚刚皇帝说了啥,都有些冷汗心悸。还得是刘阁老,没有刘阁老,不靠谱的小皇帝能把大明玩崩。
朱慈炅的退让其实不是他真正反应过来了,他没有对泰州学派思想有过研究,也没有那么敏感,更多是出于对刘一燝的尊重。
泰州学派思想对大明朝堂的震动,王艮其实并不明显,他们“非君”思想的集大成者黄宗羲已经被朱慈炅无意中发配到台湾去了。
其他人包括李贽李卓吾,都没有直接说皇帝是天下之大害,家天下不合法。黄宗羲等人思想的产生跟明末政局不无关系,而如今的小皇帝正被万民歌颂呢,虽然大明好像更乱了。
刘一燝并没有迫使皇帝退让的得意,这种事,其实非常伤圣眷的。张居正就是例子,他虽然一惯觉得自己比张居正更牛,但绝对不想步张居正后尘。
“陛下重视工部的原因,臣等已经明白。内阁一定会时刻注意三大公司出现后的新情况,随时加强工部在这方面的管理建设。不知道陛下对官制厘清还有没有别的指示?”
刘一燝直接回避了这个问题,也不想让皇帝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了,而且依然给足了对小皇帝的尊重。
朱慈炅偷偷抬眼看了垂眸的刘一燝一眼,余光却扫到王坤靠近了自己一点,看向刘一燝的目光充满敌意,甚至仿佛有要把刘阁老脖子拧断的打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4章、制度革命(十二)(第2/2页)
朱慈炅赶紧反手拍了王坤大腿一巴掌,眼神示意,退回去。想干嘛,朕一向大度的,朕都不介意你介意什么?
刘一燝其实已经感受到王坤的杀气了,他甚至看到太监群里的李实谭进都向前走了一步。他表面不屑,心中还是给朱慈炅很大肯定的,天子虽小,身边已经有了几个愚忠之徒的。
在刘阁老眼里,这群阉人狗屁不懂,啥也不是,就是愚忠。
不过,谭进外袍下甲光一闪还是让他非常意外,小皇帝刚刚还一脸大无畏的向朱由崧等人交代后事一样,结果身边人随时披甲,这么怕死?
刘一燝不知道,这只是谭进的个人习惯,谭进在当初方正化被锦衣卫暗算后,身上一直软甲拳剑不离的。
朱慈炅非常大度的喝了一口水,缓解气氛,调解心情。
“中枢官制,朕暂时就想了这么多。不过,朕还有意调整品级,给六部尚书升一品。不要老是用三公三师三少三孤来升品嘛,朕都不知道大明有多少少保太保了,显得混乱。吏部整理个具体方案出来。
还有重点就是地方,宣令使的十品官制度,朕非常满意,效果非常好,要发扬光大,要为在基层为大明努力工作的官员们提供完整的上升通道。
朕的意见是,十品宣令使,工作五年如果没有问题,就必须升一品,那怕暂时高品配低职。九品官工作十年如果没有问题,也必须升一品。
朕觉得,大明科举制之外,咱们应该还有试举制作为补充。一个十品宣令使在基层工作十五年而不出问题,朕相信他完全有能力主政一县,甚至他的能力还在科举出来的县令之上。”
刘一燝,徐光启和钱士升面面相觑,小皇帝果然要对科举制动手,不过这个所谓的试举其实也属于科举系统。
因为宣令使的为官条件就是秀才,除了原来在职的吏员转任,也全部要经过科举,未来必然是秀才全面替换掉吏员。
这一举措实际上能极大的收取士绅之心,缓解大家因为皇民问题产生的土地矛盾,是善政。
要是实在考不上举人,从秀才开始做官一路升上来,那怕硬拼资历也比一次次落榜还要死磕强太多了。
三位大佬暗自点头,朱慈炅皇权下乡的理想在南直尝到了甜头,宣令使直接镇压士绅煽动的民乱事件已经上报了三起,充分展现了这一新制度的优势。
中枢不会再对下面无能为力了,而所谓试举制,也非常合士绅胃口,反对阻力大大减少。
已经沉默许久的曹思诚捻须仰头,神色郑重的望向朱慈炅。
“陛下,六部扩大,还要向地方派遣直属机构,再加上十品官,陛下算没算过,大明要增加多少官员才能实现?三倍,还是十倍?
陛下,太仓也是最近才开始有钱的,这钱也是抄家所得,用完就没了。大明养得起这么多官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