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第123章、皇帝变了

第123章、皇帝变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3章、皇帝变了(第1/2页)
    一场感冒,让朱慈炅的行事作风改变了不少。
    朱慈炅很少再到御书房直接办公了,他喜欢上了太祖寝宫外的旧书房,不少御书房的东西搬到了这里。
    朱慈炅在北京的时候,处处受制,一直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到了南京,掣肘少了,但很多时候,他依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这个国家的运行机制有太多的问题,历代皇帝都只能在固有框架内行事,再英明神武也会处处碰壁。朱慈炅驻跸南京,看起来改变了很多,可是他依赖的依然是固有的官僚体制,十分低效。
    朱慈炅以为他停止了大明的党争,却发现党争无处不在。他以为他建立起来的天工院体制十分完美,可以制衡内阁,却忘了,天工院所用的人依然是大明进士。
    他曾非常大度的以为,倪元璐只是有些小毛病,以权谋点无所谓的私心没有什么,但打压新人就让朱慈炅难以接受了。
    张国维也算东林后进,可惜倪元璐压着不让表现。吴阿衡管的是军事,倪元璐也要插手打压。这是真当朕眼瞎啊,稍微有点权力就飘了。那朕就给你升官,去北京掌翰林院事,那可是储相之地,朕可以储你一辈子的。
    陈子壮是瞿式耜出现后,朱慈炅才想起来的。他记得极其拉垮的南明还是出了几个人物的,陈子壮就被奉为南明三忠。
    “南明三忠”其他两个都是小屁孩,陈子壮是现在唯一能走到朱慈炅面前的,而且还是探花。一查之下,居然被魏忠贤搞到在家休假。
    陈子壮才三十二岁,正是进步的大好年龄啊,是个可以陪朕走很久的大臣啊。休个屁的假,快点来给大明卖命。
    朱慈炅也疑惑,是不是广东没啥大官,到现在都没有人想起这个探花。也不对啊,李侍问不就是佛山人,而且据说挺能钻营的,提拔个同省后辈对他而言不是一句话的事?
    唉,这李侍问不是好人啊,会不会又是一个孙居相?毕阁老可不待见他,不过郭允厚这个老好人不管什么人只要在他手下都要保。
    太远了,管不了。
    钱谦益辞职的同时,朱慈炅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决定了替补,但深深感觉到朝堂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便是钱谦益这种看起来一心谋官的人,上辞章也是毫不犹豫,即便没有三辞的礼遇,人家一样潇洒转身。
    如今朱慈炅的御案上,还摆着广东布政使孙朝肃的辞章。这位孙朝肃,从品级来说,比钱谦益还高一级,只不过他不在中枢。他是直接挂冠而归,说是要回乡受审,一点颜面都没有给朱慈炅留。
    朱慈炅有很强的无力感,有点像前世女朋友说分手的那种感觉。或许他可以在人前装出潇洒姿态,大明这么大,又不是离了谁地球就不转了,说不定后面的还更好,可惜,内心的失落和挫败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皇帝的确可以生杀予夺,但皇帝是政治中心,不是世界中心。
    只有爽文读多了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中心,全世界都该围着自己转。或许只有那种被爽文教坏了的自我得变态了的生物,才会拿着相机对着别人的下体,以为人家在骚扰自己。
    朱慈炅虽然经常头痛,但不是脑残,当然,他也不会自贱。
    朱慈炅的沮丧没有持续多久,就算犯了错,也只能让他反思。这些情绪只是他生命中的一点浪花,只会推着他向着成熟政治家的道路继续远航。
    春江水暖鸭先知,朱慈炅身边太监最先感觉到朱慈炅越发高深莫测。
    李实费尽心力好不容易抓回来的七个士子,便是三位阁老看到反诗后都以为这几人死定了。只是希望株连他们家族的时候不要太激烈,大明现在有点抄家治国的味道了,再加上常熟这一出,影响真的太坏了。
    哪里知道,从来小气犟种的朱慈炅突然大发慈悲,一纸御批直接扔到内阁三位阁老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3章、皇帝变了(第2/2页)
    孟德尤用陈琳,武曌失相观光。我华夏帝王,成事者皆不因一言而罪天下。士子无知,以报国之心评天下之事,朕唯见拳拳之下的勃勃生机,此即我中华文脉源源不绝之根基。我煌煌大明,不造乌台诗,不兴文字狱,不搞关键字屏蔽。
    结社朋党,实属大恶,此即朝堂党争不断之根源。自重启元年起,各地考官应严查考生资料,结社结党者,可不予录取。
    朕读前宋欧阳文忠公《朋党论》,多有鉴益。朕意,朋党之祸,遗毒不浅,间南北之亲,断争鸣之盛,局见识之短,危文脉之承。党同伐异,朋比为奸,朕所不取也。我煌煌大明,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此七子之恶,唯失德耳。
    南直抗疫,朝廷早申禁令,士子识文,却散布谣言,此为知法犯法,书坊助虐,亦当同罪。朕意,此当依律严惩,然祸不及家人,故着张延登领大理寺处置。
    昔孟轲留书,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朕意,朝廷当本“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之心,行劳作改造之罚。
    南大理寺已经荒废许久,但现在变了,很热闹,车水马龙。因为大理寺官员的品级很高,不少人都希望到这里镀下金。
    只有张延登哭笑不得,大理寺马上就是独立机构了。进来很容易,考考大明律就行了,对于大明进士学霸们而言,不难。难的是出去,唯一对口的就是刑部,一旦进来,再想出去就难了。
    朱慈炅和张延登初步定下了尹、卿、使、丞、令五级的大理寺机构,只等黄立极正式颁布了。
    大理寺尹为最高长官,正二品,首任就是张延登。大理寺卿额定九人,正三品,现在只有南北两人。少卿依然保留,另加了使这一级,俱是从三品,少卿是留守的行政官员,而使是巡回法庭大法官和两京十三省的大法官,最后的丞令则是对应府县的法官。
    张溥,顾梦麟,杨彝、朱隗,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七人跪在了南大理寺公堂上,非常荣幸的成为了新大理寺成立前最后一案,或者也算新大理寺处理的第一案。
    因为主审法官是新大理寺卿,原来的南卿姚士慎,陪审官是新大理寺尹张延登,书记官是新大理寺少卿,原来的南左少卿刘重庆,公诉官是南京刑部尚书胡应台。他们最低从三品,这排面,直接拉满,再无来者。
    按理他们都有功名,不用跪,但上面张延登越俎代庖,宣读的是皇帝御批。
    “失德”二字一出,七人俱是瑟瑟发抖,再无对抗权阉的硬骨头,也没有了誓死互保的**节。
    这个新的法庭其实本质上是个草台班子,看似庄严,实则毫无程序正义,依然是大明的人治传统,捧小皇帝臭脚。
    张溥,组织应社失德,除功名。策划造谣罪,定为罪首,判铁矿场劳作改造十五年。
    顾梦麟,参与应社失德,除功名。写逆诗者,造谣罪,定为次犯,判皇庄农场改造十年。
    杨彝,参与应社失德,除功名。写逆诗者,造谣罪,判劳作十年。另,其家族涉常熟士绅逆案,判族迁,两罪合并。处流刑,烙字,发配台湾。
    朱隗,参与应社失德,除功名。写逆诗者,造谣罪,判盐场劳作十年。
    杨廷枢,参与应社失德,除功名。参与造谣罪,判采石场劳作五年。
    吴昌时,参与应社失德,除功名。参与造谣罪,判伐木场劳作五年。
    陈子龙,参与应社失德,除功名。参与造谣罪,判冶铁场劳作五年。
    姚士慎的宣判声落下,大理寺外吹出新风,复社夭亡于天启八年十月初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通灵神探:她能共享凶犯视角 这个鸣人是玩家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渣男娶平妻?我转嫁他哥做他嫂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一人之下:请称呼我金色闪光 我偏要做这天下共主 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 我的职业面板怎么是二次元画风? 维校的三好学生 华娱从摆摊算命开始 让你入赘76号,你都升主任了? 兽世反派亲妈,今天也在努力养崽 重生84:退婚归国女竟想重来? 重生之都市仙尊 精灵:你怎么在精灵世界修仙啊? 寒门难出贵子,看我扶摇直上 浮生不寿 豪门枭士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