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远远望见街道办事处那片熟悉的灯光,车上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姑娘们一个个跳下车,落了地,双腿还有些发软。
秀芳下车时,不忘把怀里的布包又搂紧了些,包里是李家庄铁柱送的桂花糖,那丝丝缕缕的甜味儿飘散在晚风里,让她不由得想起了他那副老实巴交的笑脸。
李志春正准备掉头回村,掸了掸衣服上的灰,李复兴却伸手拦住了他:“志春哥,这都大半夜了,路上不安全。要不去我那儿对付一宿,明早再走也不迟。”
李志春本想说不用麻烦,可一想到来时路上瞥见的那道一闪而过的黑影,再看看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最后还是点了头:“行,那今晚就麻烦你了。”
李复兴住的四合院里亮着灯,在这夜里透着一股暖意。
他从柜子里拿出套干净的铺盖,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李志春说:“志春哥,我这儿地方小,你将就一晚。”
两人并排躺在床上,能清楚地听见窗外各种虫子的叫声。
李志春望着屋顶的梁木出了会儿神,轻声说:“复兴,今天这事儿,真是多亏你了。”
黑暗里传来李复兴的轻笑声:“都是一个村的,说这话就生分了,志春哥。”
天刚蒙蒙亮,李志春就醒了。
他惦记着村里的农活,是一刻也等不了了,便问李复兴:“复兴,你今天回村不?要不跟我一道走?”
李复兴心里盘算着事,他待会儿还得去一趟街道办,便摇了摇头:“志春哥,你先回吧,我这边还有点事要办。”
“那行。”
李志春也不多问,起身穿好衣服,走出院子发动了拖拉机。
突突的引擎声由近及远,很快便融入了清晨的薄雾里。
送走李志春,李复兴快速洗漱完,便意识一动,打开拼夕夕开始扫货,今天的收获让他眼前一亮:十斤猪肉、十罐奶粉。
想了想,李复兴拿出两罐,装进自己的帆布挎包。
多带两袋,下次送过去的时间间隔就能拉长一些。
当李复兴拎着东西再次出现在街道办大院时,看门的大爷一眼就认出了他,隔着老远便扬声喊道:“复兴又过来啦!”
陈主任办公室的门留着一道缝,里面的公文材料堆成了小山,几乎将窗户的光线都吞噬了。
听见敲门声,正按着额角的陈主任抬起头,疲惫的脸上瞬间有了神采:“复兴,总算把你盼来了!”
“陈姨,您看看这些行不行?”
李复兴将一个厚实的帆布包搁在桌上,露出了里面四罐码得整整齐齐的奶粉。
陈主任打开一看,眼圈蓦地就红了:“够了,太够了!这下我那宝贝孙子有口粮了。”
她紧紧攥住李复兴的手,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每次都是你帮了我大忙。”
李复兴顺势提起了正事:“陈姨,还得再劳烦您一下。您帮我问问,昨天那场相亲会,有多少姑娘相中了我们村的小伙子?我回头接她们过去,还得您这儿给开个凭证。”
陈主任立刻应下:“放心,这事我记着呢!眼下这光景,谁不图个安稳日子。”
况且,收容所早已人满为患,能送走一批人,对她来说也是卸下了一副重担,这便是她当初费心张罗这场相亲会的缘由。
街道办的会议室里,天花板上的白炽灯管发出一阵阵微弱的电流声,光线在斑驳的墙壁上明明暗暗。
二十多个年轻女人围着一张长条桌坐着,神情都有些拘谨不安,身下的木椅子不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陈主任用钢笔尖在纸上点了点,视线缓缓扫过一张张紧张的脸庞:“昨天跟李家庄的小伙子们见了面,有动了心思的吗?”
她话音落下,屋子里的空气像是被抽空了,一片死寂。
秀芳的头垂得很低,两只手下意识地揪着衣襟,一根粗黑的麻花辫顺着肩头滑落胸前。
她脑子里全是铁柱用通红的手指端来那碗红烧肉的画面,那肉块在碗里微微颤动的样子,让她的心跳也跟着乱了节奏。
“我……我愿意去。”
她的声音细若游丝,但在这寂静中却格外清晰,像一颗小石子打破了水面的平静。
“真要下到村里去?”
角落里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
一个穿着灰色补丁衣裳的姑娘双臂环胸,指尖抠着袖口的布料,语气里满是犹豫:“话是说能吃饱肚子,可那不是一辈子都得跟泥土打交道?人就困在那几亩地里了。”
她旁边的同伴用头巾包着头,闻言也跟着点头,几根干草屑从发间抖落:“城里再苦,到底还有个盼头,说不定哪天就转运了。”
小巧的脸蛋还红扑扑的,她悄悄地朝秀芳那边靠了靠,小声说:“我看李家庄就很好。那个叫铁柱的,会用竹子编小蜻蜓,手巧得很,他还答应给我编满一屋子呢!”
她天真的话引来几声低低的笑,紧绷的气氛松动了些许。
“我听说他们村里有自己的打谷场,过年能分到白面蒸馍馍。”一个叫翠莲的姑娘摸着自己辫子上的红头绳,眼里全是憧憬,“我娘走的时候一直念叨,就想让我嫁个能让我吃上饱饭的人家……”
说到这里,她声音忽然哑了,连忙抬手擦了擦眼睛。
陈主任清了清嗓子,用笔杆敲了敲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大家也别急着下结论。”
她望着眼前这些神色各异的姑娘们,放柔了声调,“李家庄虽然是乡下,但地方大,人也勤快,小伙子们都是能踏实过日子的。当然,城里有城里的活法,你们自己要想清楚。”
她的话并没有说得太满,毕竟李家庄那些后生究竟是什么品性,她也不敢打包票。
李复兴虽然可靠,可他多数时间都在厂里上班,村里的事情,他就算有心,怕也未必能事事都顾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