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隐龙> 公权博弈:捐粮大义下的制度施压

公权博弈:捐粮大义下的制度施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公权博弈:捐粮大义下的制度施压(第1/2页)
    铅灰色云团压得辕门飞檐几乎触及地面,瓦当上的瑞兽浮雕在阴影中露出森冷的尖牙。赵员外望着粮车上新漆的“义民捐粮“木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暗袋里的《盐井开凿图》——那是祖父用朱砂在羊皮上绘的,三十道井眼分布与《大明会典》里的军防图暗合,此刻正隔着三层夹袄贴着他的肋骨,像块烧红的炭。
    暴雨初至时,他算准了县丞会在申时三刻出现。这个总爱用算盘底纹做腰带的小吏,每次敲诈前都会故意让靴跟上的铁钉刮过青石板。此刻对方的官靴果然在十步外顿住,赵员外适时踉跄着撞进林宇怀里,浸透的湖蓝长衫下,用艾草汁染红的纱布正顺着脊梁往下淌“血“。
    “和我男人被衙役打的伤口一模一样!“李寡妇的尖叫来得恰如其分。这个在义仓帮工的妇人,上个月刚收了赵府送来的棺木——她男人的断腿就是王县令为逼捐“护商银“留下的。赵员外看着她扯开幼儿的襁褓,露出孩子肚皮上刻意涂抹的紫药水淤痕,突然想起三年前赤水盐井塌方,他也是用同样的手法骗过了前来查勘的税使。
    人群的骚动像春潮般漫过青石板。卖菜的张婶挤到最前排,菜筐里的观音土饼还带着体温:“上个月衙役抢了俺三斤菜,说是什么‘新征菜税‘!“她抖开补丁摞摞的围裙,里面露出半张揉烂的《茶税新规》,“瞧瞧这印泥,红得像俺家母鸡刚下的血蛋,分明是今早才盖的!“
    瘸腿老汉的拐杖重重磕在石狮嘴上,铜环撞击声惊飞了檐下避雨的寒鸦。他扯开衣襟的动作带着孤注一掷的狠劲,胸口三道鞭痕呈品字形排列——那是赵府护院按他的描述,用浸过盐水的皮鞭抽出来的。“我儿被打断腿时,王县令正用俺们的税银在城西修别院!“他的吼声混着雨声,让县丞腰间的算盘坠子猛地一颤。
    林宇的锁子甲在雷光中泛着冷芒,他突然踹开第三辆粮车的挡板。金黄的稻谷混着雨水倾泻而下,在青石板上砸出密如鼓点的回响。“都睁大眼睛看着!“他抓起把湿漉漉的谷粒,任由米粒从指缝间滑落,露出底下泛黄的《捐粮过割单》,“每石粮都注着来源:十车来自赵记粮庄,五车来自城西义仓,还有五车——“他指尖停在朱砂批注处,“是泸州知府大人按《荒政十二则》调拨的官粮。“
    县丞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认得那行小楷,是知府衙门刑房师爷的笔迹。更让他心惊的是每张过割单右下角的骑缝印,那是户部专门用于赈粮的“双凤朝阳“纹,每道印泥都掺着只有中枢官员才知道的磁粉,在雷光下泛着细碎的蓝光。
    “十五个里正、三十个保长的红手印还没干呢!“赵员外适时展开浸透的《捐粮状》,三重官印在雨幕中依次显现:最上方是泸州知府的“义民旌表印“,中间盖着户部“赈济专用章“,最下方密密麻麻盖着基层官吏的私章,每个印章旁都用蝇头小楷注着保甲编号。他特意让指尖划过第十七个印章——那是王县令亲哥哥的保长印,“按《保甲法》第二十三条,联名需满百户方可具状,我们城西三百二十户,足够送大人去应天府的刑部候审了。“
    这话像根细针扎进县丞的太阳穴。他想起三年前邻县的粮案,正是因为保甲联名超过两百户,最终逼得布政使亲自下乡赔罪。此刻百姓们手中的破碗突然举起,在雨中连成白晃晃的浪头,每个碗底都用红漆描着小小的“赵“字——那是赵府粥棚的标记,也是最致命的民心烙印。
    “县丞大人想往哪儿走?“赵员外的声音突然冷下来。他挡住对方去路的同时,有意无意地露出腰间的牛皮袋,里面装着的不是银票,而是二十份《告御状》副本,每份都有不同的乡绅联名。粮车油布撕裂的声响中,“新军义粮“的黄旗终于露出真容,旗面用的是户部规定的正黄色,左上角绣着的五爪金龙虽小,却比王县令的七品官服补子耀眼百倍。
    县丞的后背撞上冰冷的石狮。他看见粮车底层露出的《义仓支领簿》,每一页都贴着盖有县衙红戳的领粥凭证。按《灾荒赈济则例》,这些凭证需按月上报户部,迟报一日罚俸三月,漏报五人以上革职查办。而他上个月刚帮王县令截留了两石赈米,此刻那些浸着雨水的纸页,分明是张张催命符。
    “私通新军?“林宇的冷笑惊落了石狮头顶的积水。他从袖中抖出半幅《兵部火票》,朱砂批注的“准赵记商队协运军粮“字样赫然在目,“这是督师大人亲批的火票,盖着五军都督府的银印。按《军商协运章程》第十四条,阻挠协运者,督师可先斩后奏。“他故意让火票边缘扫过县丞的鼻尖,上面的蜡封还带着南京兵部的温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公权博弈:捐粮大义下的制度施压(第2/2页)
    肉铺王屠户的屠刀突然剁在石阶上,刀刃没入青石板半寸。他啐掉嘴角的草茎,露出缺了门牙的齿龈:“去年冬天俺娘快饿死,是赵老爷的粥棚开了整宿!“他的目光扫过县丞发颤的双手,“你家太爷在醉香楼喝花酒时,可曾想过俺们在义仓外排了三天三夜?“
    少年们的吼声紧跟着响起。他们举着从义仓领粥时发的木牌,上面“忠义良民“的朱批还新鲜着:“开仓放粮!““还我盐井!“这些去年冬天差点饿死的孩子,此刻用冻僵的手指抠着县衙送来的“善堂碑“,碑上“乐善好施“的王县令大名,正在雨水中渐渐模糊。
    县丞的官靴突然打滑,踉跄着撞翻了粮车上的《茶税新规》。浸透的纸张贴在青石板上,露出底下用米汤写的密字——那是王县令昨夜才下达的勒索清单,赤水盐井的年产量、商队的武装配置、甚至赵府三公子的婚期都列在其中。林宇的剑尖立刻抵住他的咽喉,冰冷的金属触感让县丞想起今早看见的刑具:那是王县令新得的“盐铲“,专门用来对付不肯交井的盐商。
    “按《大明律户律九》,伪造税则者,杖一百,徒三年。“赵员外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后,袖中滑落的《大明会典》正好翻开在“盐政“卷,“若涉及军粮,则加三等治罪——大人知道‘加三等‘是什么意思吗?“他故意在“军粮“二字上加重语气,看着县丞的喉结在剑尖下滚动,“就是说,你脖子上的脑袋,够砍三次的。“
    街角的铜锣突然急响。陈茂的密探摔在积水里,竹筒里的加急文书散成一片雪白的蝴蝶。赵员外认得那是按察使司的八百里加急,却故意提高声音:“大家看!那是给林将军的军报!“他指向密探慌乱捡拾的动作,“怕是朝廷又催新军的粮了——可我们的粮都在这儿,都被王县令说成‘私通‘了!“
    这句话像***般点燃了最后的火药桶。瘸腿老汉突然举起拐杖,顶端的铜环套住了县丞的乌纱帽:“打死这个狗官!“张婶的菜筐扣在县丞头上,观音土饼的碎屑掉进他的衣领。少年们捡起地上的谷粒,雨点般砸向这个平日作威作福的小吏。最前排的老妇人突然跪地,额头砸在积水中:“青天大老爷,给俺们留条活路吧!“
    林宇的佩剑突然出鞘,却不是砍向百姓。他将剑尖挑向县丞腰间的算盘坠子,金丝编就的算珠散落一地,在青石板上滚成一片金黄的眼泪。“够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疲惫,“赵员外的粮车插着户部黄旗,按《军粮转运条例》,本将自当护送。“他扫过人群中悄悄退走的陈茂密探,“至于某些人——“
    县丞突然发现,不知何时,二十辆粮车已在辕门前围成半圆。每辆车的车辕上都拴着丈二白幡,上面用隶书写着《捐粮状》的摘要,每个字都有碗口大小。雨水顺着幡面流淌,将“义民““军粮““律法“等字眼冲刷得格外清晰,像道不可逾越的城墙。
    赵员外看着县丞被士兵拖走的背影,终于松了口气。他摸了摸假伤口上的纱布,艾草的苦味混着雨水渗进嘴里。远处县衙的灯笼亮了,那是王县令在敲聚贤鼓,召集三班衙役。但他知道,今晚的这场雨,已经冲垮了县衙的第一道防线——当粮食与民心都披上了制度的铠甲,再锋利的官刀也砍不出裂痕。
    雨幕中,林宇突然凑近,低声道:“后日辰时,督师的巡按使会过赤水。“他的目光扫过赵员外腰间的牛皮袋,“你的《告御状》,该加上新军的联名了。“不等回答,便转身走向粮车,锁子甲碰撞的声响与雨声交织,像首胜利的进行曲。
    赵员外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商人的盾牌,不是银子,是让官老爷们害怕的规矩。“此刻他看着粮车上的户部官印、百姓手中的领粥凭证、还有地上散落的算珠,终于明白:当每粒粮食都嵌进制度的齿轮,当每个民心都凝成律法的砖石,再坚固的官墙,也会在这隆隆的制度碾压声中,轰然倒塌。
    更深露重时,雨终于停了。赵员外站在粮车旁,看着李寡妇带着饥民们开始分领新米。月光穿过云隙,照在“义民捐粮“的木牌上,城西三百户的名字在银辉中闪闪发亮。他知道,这场以粮为刃的博弈,不过是个开始。但至少,今夜之后,王县令的算盘,再也打不响赤水盐井的主意了——因为他的背后,站着整个蜀地的民心,和比天高的律法。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娇软主播万人迷,大哥们上位杀疯了 和变态分手后,忘记关亲密付了 绝世唐门:我是霍雨浩的瑞兽姐姐 在末日游戏里当农场主 御兽求生,我靠反卷当榜一 八零随军:大小姐认错老公被亲哭 泼刀行 我靠生死借贷系统横扫修仙界 神农道君 血脉剑帝 末世种田求生:捡个崽崽开农场 被攻略的竟是我自己? 重生火红年代,我为国造核弹 重回1982小渔村 斯内普与他的小田鼠 重生1983:我让白眼狼儿女跪地求饶 快穿:我成了绿茶代表? 乱练邪功,核光普照 华娱:我真不想当海王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