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34章出让的股份额度(第1/2页)
陆阳的这番话,既肯定了FaCebOOk的价值,不着痕迹地回应了对方的感谢,又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投资行为是基于理性判断,而非单纯的情谊,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商业本质。
他内心很清楚,自己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
不惜代价拿下这部分股权。
因此,他并不打算采用刻意贬低公司价值以压价的常规谈判策略,因为这既不现实,也可能徒增隔阂。
在陆阳看来,无论扎克伯格他们提出的具体价格是多少,都在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因为他掌握着一个无人能及的信息优势,他深知FaCebOOk未来的市值将膨胀到何等惊人的地步。
眼下,无论对方如何狮子大开口,其要价与未来的巨大收益相比,都不过是九牛一毛。
只要能够成功购入这批股权,就意味着提前锁定了未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超额回报。
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价格上的细微差别,在巨大的时间复利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他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确保交易达成。
陆阳没有让寒暄的气氛持续太久,他迅速将话题拉回核心议题,目光转向萨瓦林,语气平和但直接地再次提问:
“萨瓦林,刚才我问马克关于你们计划出售的具体股权比例,他还没有给我明确的答复。现在,可以告诉我你们的决定了吗?”
听到陆阳的问话,扎克伯格、萨瓦林和莫斯科维茨三人交换了一个短暂的眼神,似乎在作最后的确认。
随后,萨瓦林作为代表,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陆先生,我们经过商议,决定总共出让FaCebOOk公司12%的股权。”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以便陆阳消化这个数字,然后详细解释道:
“在这12%的股权中马克个人出让8%,而我和达斯汀将各自出让2%。”
他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售股权,动机其实相当普遍和现实。
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套现。
尽管FaCebOOk发展迅速,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面对当前看似不错的估值,部分创始人希望将一部分纸面财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份坚实的生活保障。
这在美国的创业圈里是一种常见的风险对冲行为。
然而,在投资界,创始人团队,尤其是核心创始人,在公司远未达到巅峰时就大量套现股权,往往会被一些保守的投资机构视为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
这会让人怀疑创始人是否还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是否已经开始为自己准备“退路”。
一个被认为心思活络的创始人,很难获得投资者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因为这关乎到他们能否带领公司走向最终的成功。
扎克伯格等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由萨瓦林来具体说明份额,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扎克伯格作为CEO直接表态可能带来的负面解读。
萨瓦林说完后,会议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陆阳身上,等待着他对于这个股权比例和背后隐含信息的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4章出让的股份额度(第2/2页)
“12%?”
陆阳听到萨瓦林报出的这个数字后,心中瞬间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如同平静湖面下汹涌的暗流。
他强行控制着面部肌肉,才没有让惊喜的表情显露出来。
他太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了!
根据他前世的记忆,FaCebOOk在完成上一轮融资后,虽然后续还会进行C轮、D轮等多轮融资,但每次出让的股权比例都会非常小,两次关键融资加起来出让的总股份很可能都不到10%。
再加上未来上市时面向公众公开发行的部分,创始人及早期投资者团队在整个过程中累计出让的股权总额,可能都不会超过25%。
这意味着,如果现在能成功拿下这12%的股权,并且长期持有。
那么等到FaCebOOk成长为那个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的巨无霸时,他手中这部分股权的对应比例,即便经过后续稀释,也极有可能仍保持在8%到10%的惊人水平!
那将是超过千亿美元的庞大财富!
想到这里,陆阳的心跳不由得加速。
然而,他深知此刻绝不能将内心的狂喜表露分毫。
在精明的扎克伯格和他的伙伴面前,任何过度的热情都可能被解读为“志在必得”,从而在接下来的价格谈判中使自己陷入被动。
他必须表现得冷静,甚至带有一丝审视和疑虑。
于是,陆阳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故意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困惑和一丝凝重。
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扎克伯格,用一种带着探究意味的语气缓缓开口问道:
“12%……这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啊。马克,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我很好奇你的想法。”
“在FaCebOOk远未达到真正成功的阶段,你个人就计划出让高达8%的股权,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这是否意味着……你个人对于FaCebOOk未来的发展前景,其实并没有我们外界想象的那么乐观和坚定?”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尖锐,直指核心。
陆阳巧妙地把自己放在了关心公司长远发展的投资人位置上,既表达了对如此大比例股权出售的合理关切,又顺势将了一个军,试图探听扎克伯格的真实动机,并为后续可能的讨价还价埋下伏笔。
听到陆阳如此直指核心的提问,扎克伯格的脸色不由得微微泛红,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
陆阳的问题确实精准地戳中了他的痛点。
为什么要在这个阶段出售如此大比例的股权?
其实答案再简单不过:就是为了套现。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套现,背后的逻辑也并不复杂。
尽管他对FaCebOOk充满热情,但在内心深处,他对于这个社交网络能否真正成长为一家伟大公司,其实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