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44章老五去上学了(第1/2页)
看着老妈递过来的一沓大团结,快速的伸手接过,吐了口唾沫一张张的点清,数到十时,脸色一垮,
“妈,怎么才一百块,我和大哥跑这么远,怎么着也得一人一百才行。光是老五的奖励就有小两千块,妈可不能太小气。”
张建国没开口,应该也是一个意思。
“放屁,你们好歹也是当亲哥的,老五考上京大,你们脸上没光?换成别人家,几个兄弟早就自掏腰包争着抢着送了。
临到你们头上,光也沾了,饭也蹭了,一毛不拔还想连吃带拿?混账东西,你们莲藕精转世吗,心眼子这么多?”
李香琴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骂,不要脸的玩意,就没见这么贪心的货。
“送自己亲妹妹还算计这么多,不想送就说一声,老娘亲自跑一趟就是了。”
老二一缩脖子,嘿嘿一笑。
“妈,你看你,咋还生气了?我就这么一说,您咋能当真?我们当哥哥的,送妹妹去上学,天经地义。别说妈给了路费,就是不给,照样送。”
张建国点头附和,
“妈别生气,老二这人说话不过脑子,嘴不把门,啥话都往外秃噜。送老五去学校是我们自愿的,给不给路费都一样。”
现在不管是市领导还是报社,都知道老五是他亲妹妹。为此,社长还专门叫他去一趟办公室。
夸赞之余直接许诺,若是遇上什么困难,合情合理的范围内,报社会酌情考虑。
老五为他长了脸是事实,想到那丫头要去学校报道,他作为大哥,若是不闻不问,确实说不过去。
所以,社长一开口,他便借机提出,作为大哥,需要送妹妹去首都上学,得请假几天。
果然,社长一听这话,直接拍板,夸一句长兄为父,理应如此。
之后,他就获得了社长亲手批复的一个星期的假条,不影响他的全勤奖和工资福利,免了他的后顾之忧。
他在报社名利双收,但在妈这里,稍微不注意,就会被骂一顿,成为不孝子白眼狼。
妈现在对他们三个儿子,早就没了以往的疼爱,每每看到他们,就脾气暴躁,眼神嫌弃,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但对家里剩余的几个孩子,态度完全不一样。
老四听话乖巧,老六上了职高,以后的工作也算是有保障了。老五更不用提,京大的高材生,从今以后,就是人生巅峰的存在。
抛除亲生的三个,妈就连对两个表妹,都比他们亲儿子亲。
虽然很让人恼火,但也很无奈。
妈不喜欢他们几个儿子,兴许是他们都结婚了,关注自己的小家多过大家庭,在妈看来就是自私,不孝。
但他们也没办法,除了儿子这个称呼,他们还是父亲和丈夫,还得当个合格的女婿,身份越多,责任越大。
什么时候老四他们几个都结婚了,也就能体谅他们的不易了。
看时间差不多,李香琴也懒得给他们打嘴仗了,把东西摞到三轮车上,又检查了老五报到的东西有没有落下,直接招呼几人赶紧出发。
老二蹬着三轮车,带着他们三个,直奔火车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4章老五去上学了(第2/2页)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大车厢的优势了。
她们这里属于城市枢纽,火车站就设在市中心,距离不远,蹬三轮车也就半个小时。
即便如此,一路蹬到火车站,老二累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刚到广场,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喘气,
“我……我不行了,累死了,你们先去排队买票,我坐下缓缓。”
李香琴看他一眼,倒是没吐槽,安排老大去排队买票,她们看着行李。
这个时期,火车票还没有实名制,随便买。这也导致很多热门城市的票很紧俏,大都被握在黄牛手中了。
老大排了半个小时的队,终于买到票,是K字头的车票,早上八点半出发,历时十五个半小时,夜里十二点半到站,还是没延误的情况下。
但这年头火车晚点,都是家常便饭,凌晨一两点到很正常。
“到了地方,天色已经晚了,你们直接住宾馆,出门在外,小心扒手。”
这年头,虽然反扒,但火车站汽车站都是重灾区,根本打不尽抓不完。
“妈您放心,我们两个大男人,肯定能把小妹安全送到学校。”老二歇过劲,拍着胸脯子保证。
张建国也跟着点头,“妈放心,出门在外,我还是有点经验的。”
火车站人员流动大,小偷扒手到处跑,一旦被摸了兜,几乎找不回来。
几人提前一个小时进站,李香琴在站台上,冲几人招手,直到看不见,才转身出来,骑着三轮车,一路返回。
时间还早,不耽误她采购。
骑着车走到路上,李香琴就感觉,浑身上下都轻松的很。
一路采买回到饺子馆,也才九点。
“大姑,把建丽送上火车了?”
李芳过来搭手卸货,把肉拎到冰柜存着,把菜放到桌子上,韭菜直接放法桐树下,一会得择干净。
“送走了,有老大老二跟着,出不了岔子。”两人在家里猴精猴精的,出门在外,应该也能应付。
要是连他们也出了岔子,看她怎么笑话两人。
李芳看着太阳从东方稳稳升起,感叹一句,“从今以后,再见表妹,也不知猴年马月了?”
“想见还不容易,她就是去上学,又不是出国。”
李香琴轻笑一声,拎个小板凳在树下择菜,
“回头等咱们挣到钱了,就去首都旅游去,到时候咱也看一看大城市的风光。”
“真的啊,那我努力干,争取早日挣大钱。”李芳哈哈一笑,两人坐在树下,开始忙活。
姑侄俩说说笑笑,李芳看向旁边的店铺,
“大姑,旁边的店铺后天要开业了,是个烩面馆,给咱送了请柬,说是让咱也去凑凑热闹。”
“好啊,远亲不如近邻,回头买挂鞭炮添个彩。”
只要卖的东西不一样,随便人怎么折腾。以后都在一条街上,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大姑,咱们隔壁的两家好像也有动静,估摸着以后有的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