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四章迟到的二人世界(第1/2页)
行业标准发布仪式的掌声还没完全散场,大厅里的人潮就像退潮的海水,渐渐从“GB/T39876-2024智能预警系统技术规范”的背景板前散开。林溪站在展台旁,手里捏着刚领到的标准文本,封皮上烫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在顶灯下发着柔和的光,指尖能摸到纸张边缘的烫压纹路——这是她熬了无数个通宵,改了九版草案才换来的成果,此刻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点什么。
“在想什么?”一只温热的手轻轻覆在她的手背上,带着熟悉的温度。李默挤过人群走到她身边,身上还穿着早上特意换的深灰色西装,领带是林溪去年给他选的藏青色,上面绣着细小的几何纹,衬得他比平时多了几分正式,却掩不住眼底的笑意。他另一只手藏在身后,指节微微泛白,像藏着什么秘密。
林溪摇了摇头,把标准文本放进随身的帆布包里——包上印着儿子小远画的简笔画,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下面是两个牵手的小人。“就是觉得……突然闲下来,有点不习惯。”她笑着说,目光扫过大厅里还在拍照留念的同行,想起前几天赶草案时,李默笨拙地帮她核对数据的样子,心里暖了暖。
李默拉着她走到大厅角落的休息区,这里人少,能听到窗外的鸟鸣。他从身后拿出一个对折的淡蓝色信封,递到林溪面前:“给你的。”信封的封口贴着一张小小的洱海明信片,画面上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处的苍山蒙着一层薄雾,右下角盖着“大理古城”的邮戳。
林溪接过信封,指尖捏着边缘轻轻展开,里面掉出两张机票——目的地是大理,出发时间是明天早上八点,乘客信息栏里印着她和李默的名字,纸质票根还带着油墨的淡香。“你……”她抬头看向李默,眼里满是惊讶,“你什么时候订的?小远怎么办?”
“早就订好了,就等今天标准发布。”李默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王姐昨天就答应了,说让小远去她家住几天,还说要带他去公园放风筝,你忘了?小远上周还跟我说,想跟王奶奶学包饺子。”他顿了顿,声音放软,“这是我欠你的旅行,去年你说想看看洱海,一直没机会,现在终于能兑现了。”
林溪的眼眶突然有点发热。她想起去年春天,她偶然在朋友圈看到同事去洱海的照片,随口跟李默说“以后有空也去看看”,当时李默正在给小远换尿布,只是“嗯”了一声,她还以为他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他竟然记了这么久。
回家的路上,车窗外的夕阳把街道染成了橘红色。李默开车,林溪坐在副驾驶,手里反复看着那两张机票,票根上的登机口“15”和座位号“12A、12B”像一串温暖的密码。到家时,王秀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里面装着刚炖好的排骨汤。小远扑到林溪怀里,手里拿着一个恐龙玩具,仰着小脸问:“妈妈,你要去哪里呀?是不是要带小远去玩?”
“妈妈和爸爸去几天就回来,王奶奶会带小远去放风筝,还会教你包饺子。”林溪蹲下身,摸了摸儿子柔软的头发,心里有点不舍,却更多的是期待——这是她和李默结婚五年,第一次没有孩子在身边的旅行,像回到了刚谈恋爱的时候。
王秀接过林溪递过来的小远的换洗衣物,笑着说:“你们放心去玩,小远跟我在一起,保准好好的。要是想他了,咱们视频。”她把保温桶塞到林溪手里,“这汤你们明天路上喝,补补身子,这阵子你太累了。”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李默就轻手轻脚地收拾行李。林溪靠在卧室门口,看着他把她的防晒衣、墨镜,还有那本没看完的《洱海风物志》一一放进行李箱,动作认真得像在准备什么重要的仪式。“不用带这么多,就去三天。”她笑着说。
“多带点总没错,那边紫外线强,万一你想在湖边多待一会儿呢。”李默头也不回地说,又把一瓶防晒霜放进侧兜,“还有这个,你上次去海边晒伤了,这次可不能再忘了。”
飞机降落在大理凤仪机场时,阳光正好。走出航站楼,一股带着桂花香的风扑面而来,比北京的风软多了,裹着湿润的水汽,拂在脸上像丝绸划过。李默租了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沿着环海西路往民宿开,路边的田野里种着大片的油菜花,金黄的花海一直延伸到湖边,偶尔能看到穿着白族服饰的姑娘,背着竹篓走在田埂上,裙摆上的绣花在阳光下闪着光。
民宿在洱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里,是一栋白族传统的“三坊一照壁”院落,外墙刷着淡淡的米白色,屋顶是青灰色的瓦片,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色的小灯笼。老板娘是个热情的白族大姐,领着他们走进二楼的房间,推开窗户,洱海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湖面波光粼粼,远处的苍山像一道青黑色的屏障,山顶还残留着一点积雪,在阳光下泛着银光。风从湖面吹进来,带着湖水的清冽和远处田野的花香,拂动窗帘上的白族扎染花纹,蓝白相间的图案像极了湖面上的浪。
“好久没有这么轻松了。”林溪靠在窗台上,深深吸了口气,感觉连日来的疲惫都被这风吹散了。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棉麻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纤细的手腕,阳光落在她的脸上,把她的睫毛染成了金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四章迟到的二人世界(第2/2页)
李默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洗发水香味,混着窗外的桂花香,格外安心。“以后每年我们都来一次,就我们俩。”他轻声说,另一只手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黑色丝绒盒子,打开后,里面躺着一对银质耳环——耳环的主体是一圈细细的银线,弯成洱海波浪的形状,末端坠着一颗小小的珍珠,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昨天在古城买的,看到这波浪纹,就觉得很配你。”
林溪接过耳环,指尖轻轻捏着银线,能感受到手工打造的细微纹路,带着一点温度。她走到房间里的穿衣镜前,李默站在她身后,帮她把耳环戴上——银线轻轻划过耳垂,有点凉,却很舒服。镜子里的她,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耳环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像湖面上跳动的光斑。“真好看。”她轻声说,转头看向李默,眼里满是笑意。
“本来还想给你买条扎染裙子,怕你不喜欢。”李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手指轻轻拂过她耳垂上的耳环,“下次再来,咱们去喜洲古镇,那边有很多手工扎染的小店,你可以自己选图案。”
傍晚时分,他们沿着洱海边的步道散步。夕阳把湖面染成了橘红色,波光粼粼的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岸边的芦苇长得很高,风一吹,芦花像雪一样飘起来,落在他们的肩上。李默牵着林溪的手,她的手很小,握在他的手心里,能感受到她指尖的微凉。步道上偶尔有骑行的游客经过,铃声清脆,和湖水拍岸的声音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
“还记得第一次在工会见面,你穿的那件工装吗?”林溪突然停下脚步,看着湖面说。夕阳落在她的侧脸上,把她的轮廓描得很柔和,“袖口都磨破了,还洗得发白,你却穿得很整齐,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一个旧笔记本,一直在写什么。”
李默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来。“怎么不记得。”他看着林溪,眼神里满是回忆的温柔,“你当时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手里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站在工会的讲台旁,手都在抖,却还是坚持要给我们这些外卖员讲速达系统的算法漏洞。你说‘这个漏洞会让大家的配送路线多绕两公里,能省下来的时间,就能多送两单,多陪家人一会儿’,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姑娘真不一样。”
林溪也笑了。她想起那天的场景,工会的会议室很小,挤满了穿着工装的外卖员,空气里弥漫着汗水和外卖盒的味道。她当时很紧张,电脑屏幕上的PPT都差点放错,是李默在下面轻轻说了一句“别紧张,我们都听着呢”,才让她慢慢平静下来。后来,她帮速达公司修复了那个漏洞,李默也因为提出了关键的优化建议,被公司聘为系统优化顾问,从一个普通的外卖员,慢慢走到了现在。
“那时候谁能想到,我们会在一起,还有了小远。”林溪靠在李默的肩膀上,湖面的风拂过她的头发,带着一丝凉意。她想起这几年的日子,有过艰难的时候——李默刚开始做系统优化时,经常被质疑“一个外卖员懂什么算法”,是她陪着他查资料,熬夜改方案;她赶标准草案时,李默不仅要照顾小远,还要帮她核对数据,甚至学着熬汤给她补身体。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彼此扶持的瞬间,像一颗颗珍珠,串成了他们最珍贵的回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星星一颗接一颗地出现在天上,倒映在洱海里,像撒了一把碎钻。李默握紧林溪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指腹——她的手上有一点薄茧,是常年敲键盘留下的,却很柔软。“不管走多远,我都记得,是你让我从一个普通外卖员,变成了能守护别人的人。”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以前我觉得,能多送几单外卖,给家里多挣点钱,就是本事。遇见你之后才知道,能守护你,守护这个家,能和你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
林溪没有说话,只是把头靠得更紧了些。湖面很静,只有湖水拍岸的声音,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渔歌,轻轻的,像在诉说着什么。她看着天上的星星,又看了看身边的李默,突然觉得,这场迟到的二人世界,比她想象中更温暖——不是因为洱海的风景有多美,而是因为身边有他,有那些共同的回忆,有未来的期待。
第二天早上,他们起得很早,一起在湖边看日出。当第一缕阳光从苍山的缝隙里射出来,把湖面染成金色时,李默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悄悄拍下了林溪的侧脸——她迎着阳光,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耳垂上的银环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朵盛开在湖边的花。
“以后每年都来。”李默轻声说,把手机里的照片设成了壁纸。
林溪点了点头,握住他的手。风从湖面吹来,带着新的一天的希望,也带着他们之间,细水长流的温暖。这场迟到的二人世界,不是结束,而是他们故事里,又一个温柔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