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45章推行科举(第1/2页)
“吕不韦,现今各地学府筹建如何?”
嬴政忽而发问。
吕不韦拱手答曰:“回陛下,各郡皆已兴办学府。臣另遣人在咸阳营建太学,以为诸学之首。”
嬴政轻应一声:“好。”
“科举之立,正为学府开辟通途。”
若无取士之途,广设学堂不过徒增识字之人。
识字之后,却无晋升之阶,终究无用。
今既有科举为径,求学者便可凭才晋身。
会试中第者,皆可出任县令、乡吏之类职官。
几人细议章程,直至夜深,方始敲定。
执夫执笔拟就诏书,待明日朝会宣示天下。
“执夫啊,你实乃朕之心腹重臣。心中所困,皆被你化解。”
嬴政长舒一口气,面露笑意。
执夫摇头淡语:“效忠君上,本是臣子本分。”
嬴政欣然点头,轻拍其肩,转而问道:
“扶苏近日,身体可安?”
扶苏如今在军中的进展如何,他心中始终挂念。
当初立下的规矩,是扶苏必须立下足够军功,升至少良造方可回京。外族已平,四海归一,可那孩子仍远在边地,音讯稀少。
“他现下已是夫长,按这升迁速度,至少还得再经两场大战,才有望达成目标。”执夫站在嬴政面前,语气平稳。
扶苏的每一步军阶,皆由刀锋与血火铸成,无半分虚浮。他早已融入虎骑之中,与那些悍勇之士同饮共战,彼此以兄弟相称。而虎骑之人,也早已真心认可他的统领之位。在那里,出身毫无意义,唯有实力决定一切。
嬴政深知,执夫所言绝无夸大。他对这支队伍了如指掌,也信得过执夫的判断。
“难啊……如今四方皆定,再寻战事谈何容易。”嬴政轻叹,眉头微皱。
他曾亲口下令,如今难以收回。若无战功可立,扶苏便无法归来。这道命令,成了困局。
“皇上不必忧心,时局尚早,未来未必无战可打。”执夫开口,语气淡然。
嬴政抬眼望他,不解其意。外敌已灭,天下太平,还能与谁开战?难道要起内讧?
执夫并未多言,只随意聊了几句,便告退离去。他在宫中逗留许久,归家时日影已斜。
匆匆用过饭食,他步入书房,翻阅造纸与印刷坊的账册。条目清晰,收支分明,月利竟达数万两之巨。
合上账本,他脑海中浮现出那四项旷世奇技——纸与印书可兴文教、通财货;火药与指南针,则可撼动战局。
“火药……我竟一时忘了。”
他猛然醒悟,那等爆裂之物一旦用于兵事,威力不可估量。更巧的是,嬴政赐予他的封地,山岭深幽,矿藏丰富,正适合作为火药工坊之地。铁矿可炼兵器,石料可提药引,天时地利俱全。
当晚,他伏案疾书,将构想逐一写下,拟出初步方略。此事宏大,需步步为营,更需向君上禀明。
次日朝会,嬴政正式颁下诏令:推行科举取士。
殿中贵族哗然,纷纷出列反对。然而帝王意志如铁,圣旨既出,无人能阻。
消息传开,民间才俊无不振奋。
“苦读多年,终有出头之日!”有人激动落泪。
“凭我的本事,科举必定金榜题名,面圣指日可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5章推行科举(第2/2页)
许多才学之士心中暗自振奋。
也有人为此愁眉不展。
“我刚给县令送了重礼,只盼他能推举我入仕。”
“白费心思了,这些年装孝道全成了笑话。”
乡试定于一月之后开考。
唯有通过乡试者,方可进军会试。
各县设考场,由县令主持乡试事宜。
会试则在各地学府举行。
选试为殿试前的最后一关,主考官正是李斯与吕不韦。
通过者即为举人,身份跃升。
为防止官员数量泛滥,科举每三年才举办一次。
嬴政已有打算,要整顿朝中文官。
一旦新科进士出炉,旧日庸碌之辈将尽数罢免,遣返田间务农。
颁布科举制后,嬴政再出新政:
“朕今昭告天下,凡虎骑子弟,皆可入学,分文不取。”
众人听罢,并未惊诧。
修筑学府的银两,本就是执夫率领虎骑攻城掠地夺回。
大秦一统江山,虎骑功不可没。其后代入学,合情合理。
却仍有几人执意反对,跳出来发声。
“陛下此举有失公允,恐伤天下士子之心!”
“入学理应考核,岂能无门槛?”
李斯望着那几个出言的文官,满心无奈。
“我怎会挑中你们这般愚钝之人!”
他原想培植亲信,将来能在朝中呼应自己。
如今才知看走了眼,这些人既看不出局势,也不懂来龙去脉。
“虎骑为大秦征战四方,出生入死,这难道不算功劳?”
“学府缺资,是武安君率虎骑拼死取回财宝,才让学堂遍及各地。他们子女凭什么不能进?”
“朕早已明言,入学抽签定夺,不分贵贱。你说要考核,居心何在?”
嬴政怒意渐起。
这几人平日不出力,只知钻营关系,早与学府勾连,确保自家孩子入学。
这些事,嬴政心知肚明,但向来默许。
毕竟为官之人效力朝廷,些许私利,不便深究。
“滚出去吧。”
嬴政拂袖,语气冷淡。
他对这些人已无半分耐心。
几人闻言跪地叩首。
“陛下,我等不知所犯何罪!”
“依大秦律,不得随意……”
“滚!”
话音未落,嬴政已冷声打断,语气如寒铁般刺骨。
李斯挥手示意,几名侍卫上前,将那几人强行拖出殿外。
若再迟疑片刻,恐怕性命难保。
“李斯听令,这些人三代之内不得入仕。所有权势尽数收回,严禁在外以官家名义行事。若不肯踏实务农,一律贬为奴籍。”
嬴政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嵌进石缝里。
原本以为飞黄腾达,转眼间便被打落尘泥。
距离科举仅剩一月,空缺之位暂不填补,留作警示。
“臣领旨。”
李斯躬身应命,神情肃然。
此令一下,满朝文武皆心头一震。
自此之后,人人自省言行,唯恐稍有差池,招来雷霆之怒。
朝堂之上,喧嚣渐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