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蜀山炮祖>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兵移四川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兵移四川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蒙古使臣与大宋和谈代表史嵩之达成了停战协定,皆大欢喜,理宗皇帝下旨各路人马不许主动交战,否则军法无情。
    史弥远严格执行皇上的圣旨,并派出亲信去各个部队监督,谁敢抗命就地处决,这样的决策简直就是把大宋各路人马的手脚捆住,任人宰割。
    更为可耻的是史弥远为了控制郭怀三,竟然提升他的外孙马桂为川军的临时监军。
    那马桂正愁没有办法找郭怀三报仇,如今能够有权力监督川军,那真是如了他的心愿。宋朝监军的权力可不小,代表着皇帝的意思,掌握生杀大权。
    赵葵闲置在家,孟珙不愿意抗旨开战,这两支部队是宋朝的主力,是王牌之师,是野战部队,不同于地方部队,他们不能开战,郭怀三孤掌难鸣,只好在虎头山闷闷不乐的饮酒。
    蒙古大汗窝阔台得到消息,心中大喜,下令端里花带一支精锐密密进入四川支援汪世显,为汪世显提供准确的情报,尽早拿下四川。
    他的那招声东击西还没有使用,大宋王朝竟然主动求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真是老天帮助蒙古大军进攻四川。
    蒙古大军准备了半年,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作战布署,用最少的兵力拖住大宋的东线兵力,用最精况的蒙古铁骑主攻四川,一举成功。
    公元1236年7月,蒙古大汗窝阔台正式下达了进攻四川的命令。
    二太子阔端带领十万人马进攻甘肃陇南,汪世显带领八万人马攻打阴平,然后两路大军在剑门关汇合。
    这一作战计划完美无缺,十分精细,四川危亦!成都危亦!
    大宋王朝的群臣还在做美梦,安享太平日子,抱着小妾睡懒觉不肯上朝议事,蒙古大军已经开拔,刀剑已经悬在了他们的头上,他们竟然不知!
    七月底,探子向郭怀三报告,说端里花带着人马已经偷偷撤回汉中,种种迹象表明,端里花在计划一个大阴谋。
    郭怀三叫探子继续打听,监视端里花的行动,只要监视好端里花,蒙古大军的行动就会败露。
    几天后,探子又回来报告,说端里花带着一千精锐往西南挺进,如今方向不明,请大人定夺。
    郭怀三叫探子继续打听,不能马虎,他的情报网络也在扩大,三百人的情报网已经初具规模,网站有联络信号,也有飞鸽,往来十分方便。
    但是,三百人的情报网在那个交通极不发达的时代,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一份情报最快也要七八天才能到手,而且中间容易出问题,所以情报网并不发达,时常没有音信。
    郭怀三估计端里花很可能去了陇南,那儿兵力少,只有董实秋的五千人马,想守住陇南十分困难。
    郭怀三立即给探子下令,让他们把消息告诉董实秋,让他多招兵马死守陇南城,一面又叫人通知曹友闻,让他注意汪世显的动向,别中了蒙古大汗的诡计。
    几日后,曹友闻回信,告诉郭怀三,说二太子阔端正从西北南下,目标肯定是陇南府,他建议董实秋放弃陇南,退守阴平,两军合兵一处,集中兵力歼灭蒙古大军的一部份,粉碎敌人的进攻,然后再反攻,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郭怀三同意曹友闻的意见,并提醒他尽快招收新兵,最好不要主动下山,以守为攻才是上策。
    曹友闻回信让郭怀三放心,他们现在已经有五万野战大军,火炮七十门,完全可以守住阴平关,就算是来几十万敌人他也不怕,他还叫郭怀三收敛锋芒,别让朝庭挂上号,一旦被史弥远他们盯上,那他就完了。
    郭怀三看过曹友闻的信,极不放心,近二十万大军兵临陇南与阴平,这不是小数目,就是用人拖也会把川军拖死,而且蒙古大军不会傻到硬攻阴平关,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偷袭与离间,让川军内乱,然后一举南下。
    郭怀三决定上书朝庭,请求朝庭向陇南、南郑增兵,最好能守住陇南与南郑,他们是阴平关的前哨,丢失陇南与南郑,阴平就会孤悬于川北大山上,失去了物资支援,不能持久。
    郭怀三把坚守陇南与南郑的利害说了个清清楚楚,希望皇上尽快增兵陇南。
    理宗皇帝看过信后,不肯相信蒙古大军在向陇南移动,他大骂郭怀三疑神疑鬼,想打胜仗竖立威信,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图谋不轨。
    理宗皇帝把信扔在地上,不再过问,也没有追究郭怀三冒犯龙颜之罪。
    一个少年而已,懂点火炮,有点勇力,为朝庭出力是你的本分,可是,你不应当过问朝中大事,怎么用兵那是朕与枢密院的事,你的手伸长了,以后立下军功,大权在握,朕还要不要过安稳日子?
    理宗皇帝疑神疑鬼,没有一点自信心与魄力,分不清忠奸与是非,只担心自己的皇位,这个要防,那个要小心,整天睡不好觉,这皇上当的也太累了。
    郭怀三没有接到皇帝的回信,心中十分不安,他现在呆在虎头山上,既不敢攻打樊城,也不能收复襄阳,真是进退两南。
    再这样呆下去,士兵的刀都生锈了,而蒙古军队有了喘息的机会,将继续对襄樊增兵,那时候要攻下两座城池就难了。
    郭怀三不敢再写书信上奏,只担心四川和襄樊的前途与命运,现在情况十分明了,二太子阔端已经兵临陇南府;汪世显也到了南郑;端里花也如期到达陇南。
    蒙古大军兵力西移,东线战场空虚,正是反攻的好时机,大宋王朝却还相信和平,不肯趁机收复城池,兵移四川,守住险地,还在做美梦,看来不死亡无数的生灵,不丢失无数河山,大宋王朝还是不相信蛇是冷的。
    七月下旬,二太子阔端率领十万大军围住了陇南府,汪世显也兵临南郑,端里花带着一千精锐扮成商人进入阴平关下,又派人潜过剑门关进入成都打探消息,为大军探路。
    蒙古大军完成了合围陇南、南郑的计划,两只铁钳像钳子一样夹住了陇南的董实秋与南郑的曹友成。
    曹友闻急忙上书四川制置使赵颜呐与朝庭,希望把陇南、南郑的兵力收缩到阴平关上与蒙古大军决战,而不是死守平原上的城池,希望朝庭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能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最重要。
    理宗皇帝接到曹友闻的上书,竟然还不相信蒙古大军已经展开反攻,他还沉浸在和平的迷梦中。
    “史爱卿!曹友闻说蒙古大军围攻陇南与南郑,这是真的吗?”理宗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就是不肯面对现实,那曹友闻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谎报军情,欺骗皇上呀,可是他就是不愿意承认事实。
    “皇上,大宋与蒙古签定了停战协议,怎么会兵临陇南?曹友闻在说假话,他想建功立业也不能瞎说啊,皇上你别怪他,他们四川人就是爱吹牛,不吹牛就睡不着觉,吃不下饭。那是四川人的通病,叫做吹壳子。”史弥远笑呵呵的说道。
    理宗皇帝也跟着乐了,曹友闻在四川呆久了,也成了吹牛大王,日起壳子来了。哈哈哈哈,君臣二人放声大笑。
    理宗皇帝不再过问陇南与南郑,哪管曹友闻的书信。
    曹友闻只好亲到剑门关问计于赵颜呐,是打还是不打?总得有个说法,否则丢失了陇南与南郑他曹友闻承担不起责任。
    他是利川道的兵马统制,管着陕西、甘肃、四川的兵马,不是小统制官,手下有几万大军,好几个都总管,那些总管都在看着他咋办,等着他下令,他的责任重大。
    赵颜呐摸着胡须没有说话,许久才问道:“大宋与蒙古不是签定了停战协议吗?哪会围攻陇南府?你的情报是不是有误?”
    “大帅!这么重要的军情我敢瞎说吗?请大帅尽快拿定主意,是守还是撤?尽快选择,不然前线的将士不知道怎么办?”曹友闻心急了。
    “你回去吧,我和史大人商量好了计划再通知你,你不用呆在剑门关上。”赵颜呐没有明确答复曹友闻,他现在也没有接到皇上的旨意,也没有收到史弥远的来信,怎可擅作主张坏了朝庭规矩!
    曹友闻回到阴平关上,只能派人去陇南与南郑,让董实秋与曹友成死守城池,不得擅自撤离,否则提头来见。
    朝庭不相信蒙古大军攻城,仍然过着歌台舞榭、逍遥自在的生活,赵颜呐没有主见,不敢拿定主意,更别说出谋策划守城与守关了。
    大宋王朝的高官贪得无厌,地方军政腐败无能,只求自保,一切都腐朽了,没有一点点上进之心。
    曹友闻无法,只得加强训练部队,命人多造火药,准备与蒙古大军在阴平关前决一死战。
    老子有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你有百万大军也休想从我的阴平关上飞过去。
    曹友闻的想法没有错,死守阴平,谁也通不过,那年代没有重武器,只能凭大刀长枪,而阴平关上有火炮,有大量的火药、火箭,你来多少蒙古铁骑也没有作用,只能当炮灰。
    曹友闻信心十足,一边派人打听前线的消息,时时注意敌人的动向。
    可是,他的想法与现实相差太远,蒙古大军很快断绝了陇南府、南郑与外围的交通和物资进出,把两座城池孤立于西北,失去后援的两大城池孤掌难鸣,只能任蒙古大军宰割,如不撤退只能全军殉国。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脑海里飘来一座废品收购站 妖怪茶话会 北朝帝业 大乾憨婿 谍海王牌 红楼之剑天外来 西游:人在天庭,朝九晚五 我怎么还活着? 全民领主:我的爆率百分百 我一个精神病,不怕鬼很合理吧 带着农场混异界 左舷 不灭武尊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 怪谈异闻 开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 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纵目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