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第 15 章 一条产业链

第 15 章 一条产业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5章
    巴清很快就收到了长公子的亲笔信,让她想办法在齐国寻找一个匠人。
    此时天下还未一统,诸子百家仍然处在最后的辉煌时期。匠人虽然地位偏低,却也没到后世被儒家打压之后那么严重。
    齐地繁荣富庶,少有战乱,正适合各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巴清收到消息后,并没有单单只向商队下令寻找会造纸的匠人。
    而是表示:
    这纸我不曾听过,但观长公子的传信,它必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东西。既然纸有这么大的作用,未可知齐地是否还有旁的东西。你们去了之后多搜寻一些稀奇古怪的匠人成品回来,我好拿去献给公子。”
    他们自己或许看不明白某个工艺品的用途和价值,但是没关系,公子目光长远,必然比他们懂得多。
    这些物品收集回来,但凡有一个能起到大作用,他们就是立了大功。而哪怕没有一样如纸般重要,好歹也是新奇的玩意儿,公子或许会喜欢呢。
    能经商的人几乎没有傻的,一下子就明白了巴清的意思。
    当即就有人说道:
    “咱们还有去楚地的商队,我听闻楚地也有很多奇异的工艺品。”
    巴清当即点头:
    “无论去哪一地,都着重搜寻一番。天底下的匠人不可能都在齐地安居,各国总有藏龙卧虎之辈。”
    于是,自巴蜀而起的商队在扩充规模之后,浩浩荡荡地东出函谷关,开启了他们搜刮各国技术的道路。
    此时的六国并未关注这些为了掩人耳目,特意分散成小商队出关的人们。
    出来的是商人又不是士兵,又是小股商队不成气候。难不成他们其中还能出个吕不韦那样的人物?大秦哪有这样的好命!
    出关后的商队在不起眼地位置集结成大商队,特意换上了齐地的装束,开始奔赴列国。
    这是巴清很久之前就想出来的主意。
    天下皆知齐地自管仲起就成为商业最发达的地区,直到如今依然有众多豪商巨贾在那里安家。太平繁荣的土地上更有利于商业发展,各国寻常时候也没兴趣去找齐国的麻烦。
    因此齐国商人往来于七国之间,不仅很少遭受各国贵族的打压,还颇受欢迎。
    大家都爱从齐人手里购买各种奢侈品,楚国爱美,这种风气尤甚。
    如今大秦兴兵讨伐韩国,正是气氛紧张的时期。顶着秦人的名头出去贸易,只会被各国恶意扣留打压,倒不如披一层伪装。
    巴蜀地区的秦人从外貌上和关中地区的秦人不太相同,也不容易让人联系起来。商队里的人时常来往齐地,无论是说齐国语言还是模仿齐地的口音,都不会露出任何破绽。
    这一次去齐国寻找造纸匠人事关重大,巴清便亲自带队赶赴齐国。
    她在齐地甚至曾经置办有田产,命人伪装成她的家仆亲属居住其中。任谁过来调查,也都会认定她就是扎根在齐国的大商人。
    对于巴清来说,整个齐地她都非常熟悉。商业版图早就悄悄渗透到了各个城池,只不过强龙不压地头蛇,为了避免引起注意,这些布置平时都比较低调。
    现在到了需要动用人手的时候,这些长期在齐国各地搜罗合适商品的下属直接就可以转去搜罗匠人。
    扶苏再一次收到巴清来信时,已经是三个月之后。
    信中表示并未在齐地寻到发明了造纸术的匠人,不过他们找到了其他匠人,可以参与造纸术的改良。
    扶苏传给巴清的信里有简单提及过造纸的流程,巴清发现找不到人之后,立刻转变了思路。
    七国乱世,人才流离,或许他们要找的人早就离开了齐地。与其大海捞针似的继续找对方,倒不如拿着公子提供的简易流程找人改进。
    任何技术都不是发明之后就达到巅峰的,总有一代代人的改良。既然原发明者找不到了,那就跳过获得详细步骤这一环,直接开始改良。
    反正公子也说了,这个流程基本是完整的。只是制出的纸张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公子连改进方向都说出来,那还有什么难度?直接寻找能把纸张制作得更精细的匠人不就完了?
    巴清细细研究了造纸流程之后,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将纸浆原料打得碎、如何制作出更适合捞纸的纱网以及如何培养出手更稳的抄网匠人上。
    打碎纸浆需要改进的是工具,齐鲁之地缺什么都不缺改进工具的匠人。
    先不管他们能不能改进造纸工具,把人带回来再说。这里用不到,别的地方也迟早能用到。
    巴清带着数十个匠人家族集体迁移回了秦国。
    扶苏被她带来的人数给惊到了:
    “多少家?”
    侍者回话:
    “三十七家。”
    是三十七家,不是三十七人。每一家都是拖家带口而来,其中除却正当壮年的男女之外,更有老一辈匠人和新一代正在学习手艺的新鲜血液。
    虽然如今的匠人传承还趋于保守和封闭,讲究技术不外传,只在家中世袭。但扶苏觉得无所谓,只要想法子让这些家族壮大、人数增多就可以了。
    工匠在被打压的情况下,他们的作品大多售卖困难。为了避免自家人相争的情况出现,可能会选择只将技术传给其中一脉。
    可只要大秦对匠人的需求越来越多,那么人只会不够用,绝不至于传承者太少导致后世断代。
    现在他们只传自家人不要紧,家族人多了总有愿意外传的,或是愿意和别家一起讨论、分享与改进的。
    敝帚自珍并非好事,但想打破技术垄断须得一点点来。
    扶苏寻找匠人的事情并没有瞒着秦王政和蒙毅,是以扶苏看完传信之后,又递给闲着的蒙毅观阅。
    蒙毅看完后与有荣焉:
    “齐地只是表面和平,如今我大秦已经展露出了獠牙,自然有聪明人意识到齐地也已不如当初安全了。”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匠人愿意举族搬迁,谁都能看出来,日后秦国境内才是最安稳的地方。
    即便担忧秦国树敌太多被攻入关中,那也不要紧。巴清许诺将他们安置在巴蜀之地,那里有天堑阻隔,敌军很难攻进来。
    二十多年前都江堰修成,自此蜀地开始成为天府之国。匠人们对此也有耳闻,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粮食产量丰足的地方,正适合躲避战乱。
    由此可见,当年秦惠文王命张仪、司马错主持灭蜀之战有多明智。
    扶苏也感叹道:
    “幸有巴蜀粮仓,否则关中苦寒,哪里能支撑大秦东出。”
    惠文王之子昭襄王,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地折腾六国,依仗的除却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虎狼之师外,蜀地的粮草支援也功不可没。
    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郑国渠,关中地区还未能成为千里沃野。
    现在秦王政的条件比那时候更好,既有巴蜀又有关中。两大粮仓同时供粮,也难怪其他各国打完仗就元气大伤,秦国却能连年征战,一个接一个打过去,都不用怎么休养生息。
    扶苏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问父亲:
    “昔年父亲加冠亲政时,西边不少戎人部落似乎进贡过牛羊牲畜?”
    秦国早把周边的戎人打服了,不说昭襄王,就是祖父庄襄王子楚,在位仅三年也依旧武德充沛到令六国头疼。
    是以秦王加冠这等大事,周边部落哪里敢怠慢。为了讨好大秦,自然得主动奉上贺礼。
    秦王政闻言放下竹简:
    “你这是看上了他们的牛?”
    扶苏笑了:
    “战士在外征战,耕田的劳力难免不足。只靠留守家中的妇人,属实艰难。若有大量耕牛下放给乡里,便能解决这一烦恼。”
    要让戎人进贡马匹不容易,马匹是战争刚需,戎人可能会因此暗生不满。虽然大秦不畏惧这些,但灭六国期间还是少些波折为妙。
    牛则不同,先秦时期很多诸侯得到牛的进贡后根本不会想着分发给下头的黎庶用来耕种土地。他们只会把牛宰杀了,用于祭祀天地和先祖。
    当初亲政那次送来的牛就拿去祭祀了,很是可惜。
    这种行为实在浪费,扶苏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觉得拿点羊头祭祀就差不多了。剩下的羊肉可以烹饪分食,牛马则更是有其重大用途。
    秦王政对祭祀比他儿子上心得多,不过最近并没有需要祭祀的地方。
    他略一沉吟,便道:
    “韩国将灭,如此大喜之事,戎狄怎能不奉上贺礼庆祝?来人,将寡人的意思传达给诸戎,他们知道该怎么办。”
    西边的戎人少有能耕种的土地,牛对他们来说就是平时用来宰杀吃肉的。秦国索要牛羊不是什么大问题,更何况这次还只要牛不要羊、马。
    接到传讯的诸戎听到一半就被吓着了,以为秦国想索要马匹。
    他们会这么想很合理,毕竟秦国在打仗嘛,打仗那
    肯定是战马越多越好。而且打仗还有消耗,更需要新的战马填补了。
    大家都在琢磨该怎么想法子减少进贡战马的数量了,猛不丁峰回路转,原来要的是牛。
    牛好办啊!牛可比马便宜多了!
    诸戎简直是感恩戴德地送走了秦国侍者,拍着胸脯保证接下来几年争取多养牛,多给秦国上贡一些耕牛。
    而且秦国上使还说了,不一定要进贡成年的牛,牛犊他们也要。如果各部落觉得把牛养大很费劲,不要紧,送来秦国,秦国自己养。
    小牛犊稍微长大点其实就可以耕地了,秦国还担心戎狄那边草料不够扩充规模的牛群霍霍。既然如此,就把这个甜蜜的烦恼丢给秦国吧,以后秦国的地盘会越来越大,不可能缺草吃。
    诸戎:还有这等好事?
    养一头成年牛的投入不小,能给牛犊那再好不过了。
    他们自己养着种牛,每年下崽,崽子稍微养一养就能送去秦国。既能形成可观的数量不至于太寒酸,又不用过多消耗自己的草场,何乐而不为?
    长期进贡的话,秦国也不能真的只进不出,光拿东西不给好处。
    所以扶苏请示过父亲之后,定下了以茶叶作为交换物。
    茶早在神农时代就被华夏人充作药用,后来西周、东周都有对茶树培育的研究。直至战国末年,至少在他们秦地,吃茶已经成为了贵族间的常见现象。
    别以为只有游牧部落缺少茶叶补充维生素,其实秦人也缺。秦国先祖刚开始也是在关中以西的地区发展的,后来虽然得了关中作为封地,但那时的关中还不是沃野。
    秦非子以养马受周天子赏识,定居地又在如今戎狄肆虐的区域,可见秦国先祖走的是游牧的路子。
    加之秦国常与戎狄交往,风俗受其影响严重。底下百姓还能挖挖野菜补充维生素,贵族可不吃野菜,桌上以肉食为主,可不就要靠吃茶来补充嘛。
    秦人自己尝过吃肉太多的苦,又见识过了茶叶的妙用。扶苏一说用茶来换牛,立刻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只是茶叶价贵,如此交易,成本太高,恐怕换不到多少耕牛。”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扶苏面不改色:
    “大秦有巴蜀商人往来齐楚两地,发现百越那里茶树众多。若能在当地制作茶砖,再运来关中,便能解决这一问题。”
    现在不着急把茶树移植过来,移植了也不一定便于成活。
    而且以后天下都是大秦的,何必多此一举,将不适合的植物愣往关中种?他们的人口种庄稼还不够呢。
    扶苏对未来有很清晰的规划,扩大种植面积必须要等天下一统后人口增长。茶叶这种金贵的紧俏货容易挤占良田,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哪怕要找地方种茶树,也该是用六国之地。如此六国耕地减少,也能利于大秦征伐。
    只是就目前来看,移植茶树不如原地制砖,省事不说还便于运输。
    正
    好东南方向的百越相当于无主之地,只有百越部落待在那边。倘若秦人担忧百越之地的瘴气,也可用百越部落急需的物品同他们贸易交换,让原住民去制作茶砖。
    扶苏倾向于后者。
    琐事都外包出去,他们大秦只要稍微多出一点成本就好了。如今人手紧缺,没有什么比人力更值钱。
    这件事在大秦朝堂上吵了几天。
    有一部分人认为太麻烦了,直接让诸戎献牛就行,何必给他们好处。但大部分人还是理智的,知道这种不给钱的做法长久不了。
    所以后头两天争吵的内容主要是拿什么和百越换茶砖。
    百越与外界联系不多,不知道茶砖的价值,大秦这边出价也就不用那么高。但是百越人也不是傻子,总得拿他们急需的东西,他们才会乐意交换。
    最后的讨论结果是一位来自齐地的人才提出的,那人投奔大秦之前,家就住在临近百越的地区,知道不少事情。
    他站出来侃侃而谈:
    “百越部落缺医少药,他们那边的医术十分落后。哪怕当地草药资源极其丰富,百越人也是空有宝山而不自知,生病后依旧靠巫医做法祈求病愈。”
    百越都说是部落了,可见相对七国来说有多落后。他们在密林中日子不好过,少有耕地,文化习俗也更贴近夏商时期。
    倒不是说他们一点正经医术都不懂,先秦巫医不分家,大巫们还是懂点医术的。有一些病能找到合适的草药医治,不是纯靠玄学。
    可还是那句话,百越和中原断交已久。只有很少的部落与外界有往来,且往来也不算多。
    在这种前提下,七国医术快速发展,百越却只能自己闭门造车。学不到外头的新东西,很多病他们是真的治不了。
    齐人继续分析:
    “我们可以将药材提前调配好,制作成药丸,拿去百越交易。如此一来,百越人便猜不透我们用了什么药物、药草比例又是如何。”
    朝中很快就有聪明人举一反三。
    这个说:
    “大部分病症的药方都是差不多的,医者会根据具体病情酌情增减。但不做这个增减的话,吃下去也能治病,只是好得会慢一些。”
    那个补充:
    “制作药丸虽也需要人手,却是老弱妇孺皆能参与。还不能种田做工的孩子可以帮忙分拣药材,干不动活的老者比孩子更加细心,制作药丸的事情交给他们问题不大。”
    最后众人达成共识:
    “此举大善!”
    虽然不至于各家各户都能参与到药丸制作,毕竟百越对药物需求没到那么海量的程度。但至少可以给一部分家庭提供额外的收入,让黎庶的日子好过一些。
    大秦家家户户都要服兵役,去当兵时能有一件甲胄防身便可大大提高存活率。
    甲胄需要自家花钱买,大部分平民买不起。但做药丸能赚到钱的话,就能凑钱给家中男丁买甲胄了。
    如此一来,即便黎
    庶手中有了钱,也不会抛弃农耕跑去经商。他们会很珍惜手里这点意外之财,买到甲胄之前绝不会胡乱花掉。
    秦王政琢磨了一番,觉得这和自己抑商的念头并不冲突,于是欣然应允了。
    事情自然交由巴清配合各地官署一起处理。安排人制药需要官署出面,跑商和联络百越则是巴清负责。
    巴清看完整个流程之后,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懂商业的人可能就单纯觉得这是普通的以物易物,但巴清不这么想。
    这分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如果真的做起来了,大秦会尝到甜头,以后类似的产业链就会越来越多。当产业链足够多之后,大秦的商业就能被彻底盘活。
    到那个时候,什么齐地商业最繁荣?分明是他们大秦商业最繁荣!
    齐地可没有这么完善的商业体系,他们大多还是在做低买高卖、两地倒卖的生意。没有齐国官署的扶持,也很难大规模安排百姓生产他们需要的商品。
    公子怎么什么都会,而且还真让他说动了王上同意叫庶民参与药丸的制作?
    巴清心里对扶苏能继位的信心更足了,办起事情来也越发尽心卖力。
    与此同时,扶苏本人正在感慨巴清真好用。
    无论是她利用商队帮自己做事,还是她的商队走南闯北见识广博这一点,都对扶苏极为有利。
    那些扶苏自己不好拿出来的技术和知识,都能假托“巴蜀的商队从某地听闻”
    。
    不需要暴露自己重生之事,就能推动大秦各行各业的发展,令扶苏十分满意。
    巴清会不会起疑?
    不,巴清只会认为公子手里有不好明说的情报机构。于是心生忌惮,不敢在背地里搞小动作。!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异能花瓶成神路[娱乐圈] 红楼踏实人生 重生名门暖婚 你是我的表情包 穿越之对上秦始皇 修罗剑神 我的毒舌总裁老公 热血兵王在都市 误惹鬼王,王妃别逃了 谋心乱,王姬归来 男配改造计划(穿书) 修罗丹帝 隔壁那个坏猎户 复仇总裁很嚣张 万古天骄苏尘 奇门相冢 BOSS天价宠:蜜糖女仆,咬一口 司夜云轩辕靖 奇门神小子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