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第 77 章 走一步看十步

第 77 章 走一步看十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秦自从有了太子之后,咸阳城里经常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新流行。不是太子为了哄王上开心弄出来的,就是王上为了宠太子弄出来的。
    如此和谐的父子关系,真是令人嫉妒。
    韩侯从府邸出来时,脸上十分不高兴。因为他听闻宫中新制的清凉殿很消暑之后,也想在自己的府邸搞一个。
    但是韩侯的府邸不临河,只有人造的湖泊,使用清凉殿的话就得人力摇动水车进行供水了。
    韩侯之子认为,他们父子即便如今已经被秦王释放,也不该太过奢靡享受。秦王给他们提供的待遇已经好到让他惶恐的地步,生怕秦王这是养肥了再宰。
    可韩侯不这么觉得,他觉得张平一家肯定能护住他。秦王都不在乎他奢靡享受,他儿子倒是想的多。
    不就是大夏天的让几个侍者在户外摇动水车吗?区区贱民何须在意?
    自己儿子真是一点没有大秦太子贴心。
    韩侯为此去找了张平诉苦,张平左右为难。一边觉得公子说得有道理,一边又心疼韩侯如今连几个侍者都不能随意遣用,寄人篱下就是如此艰难。
    张良披星戴月地回到府中,发现韩侯竟然还没走。
    他的脚步不自觉顿住了,开始思索要不要趁着韩侯没有发现自己,赶紧转身离开。
    可惜晚了一步。
    张平发现儿子回来了,赶紧招呼:
    “子房你来得正好,你来替韩侯出出主意。”
    张良:……
    他今天就不该回府的,他应该在衙门里打地铺。
    韩侯每次来都没什么好事。
    张良认命地走过去询问发生了什么,听完之后不出所料地点点头。果然,又是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没有清凉殿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是吧?他们这些寻常臣子家中也没有,不照样过得好好的?韩侯那边夏日的冰块供应不停,日子已经不知道多好过了,能不能知足一点?
    然而为了自己家的清净,张良不得不为韩侯出主意。
    他想了想,说道:
    “先前咸阳城进行规划的时候,不是在同一处地方划出了六个府邸,预备给六国王室居住吗?韩侯既然不喜此宅,不如搬去空置的其他宅院。”
    张良记得六处大宅里有三处是临河的,府内人造湖泊、河流全是由此引水,在宅中转一圈又从另一边重新汇入河中。
    既然有活水,清凉殿自然就能建造起来了。不过是搬个家的事情,秦王应当不会计较这等小事。
    反正别的宅院大多还空着,又不是已经有王侯住进去了,韩侯在公然抢别人屋子、把别人赶出去。
    韩侯听罢茅塞顿开:
    “还是子房你聪明啊!”
    随后高高兴兴地走了,迫不及待要去找人提这件事。
    自从搬出陈县之后,不再是赵高兄弟负责韩侯和赵侯、还有长安城那些得到赦免的韩赵贵族。后者如今和
    庶民没有差别,归长安县令管辖,前者则有事可去找宗正提。
    秦国宗室一般不敢惹事情,所以宗正其实挺闲的。
    主要是秦王政不太好说话,惹怒了他没有好果子吃,宗室就消停了。找太子求情吧,太子实在太会打太极了,客客气气和你聊了半天,最后事情还是办不成。
    两位君上那头都走不通,光指望宗正说好话没用。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老老实实当富贵闲人,努力教养孩子成才。
    王上说了,不会给宗室特别的待遇。但宗室中有能力的子弟,是可以入朝为官,自己给自己挣一份前程的。
    这样虽说比不上分封那种躺在封地里吃空饷舒服,也总比什么都捞不到要好。宗室成员里大多数都和秦王血缘关系比较远,真搞分封也不见得能轮上他们。
    宗室安分后,宗正以为自己可以过上喝茶听曲的办退休悠闲生活了。
    奈何王上看不得有人闲着,就把韩侯赵侯这两个事逼丢给了他负责。这大半夜的韩侯登门说要搬家,宗正听得一个头两个大。
    他倒是不知道馊主意是谁给起的,还当是韩侯自己的想法呢。
    毕竟韩侯经常想一出是一出,宗正早就习惯了。如果搬家这事儿对方是大白天来提的,宗正也就不说什么了——半夜能不能让人睡个好觉啊!
    韩侯毫无打扰了人的自觉。
    谁让人家以前是当诸侯王的,有什么需要能随时把整个韩国的臣子都叫来。他管别人是不是在睡觉呢,他是韩王他可以随心所欲。
    到了秦国还这么做就有点不识抬举了,但韩侯被赵高奉承惯了,根本没发现不对。宗正在心里狠狠记了他一笔,脸上还要笑吟吟地答应明天就安排人带韩侯去看院子。
    韩侯:“明天去?”
    宗正:“这个点黑咕隆咚的,什么都看不清楚。白日里阳光正好,您也可以仔细挑一挑。”
    韩侯觉得有道理,只能按捺下急切答应了。
    第二天宗正派了个人陪他去挑院子,自己急匆匆入宫告状去了。
    这等小事当然不能拿去叨扰王上,不过可以去找太子。宗正已经习惯有小报告先打给太子了,毕竟太子折腾人的手段多。
    扶苏正在打量一只装在笼子里的小猫。
    这是刚从西域商路那边送来的异兽,据说是从遥远的罗马送来的。
    罗马那一片的商人听闻东边的富饶国度一直在和西域这些小国通商后,十分想打通和大秦的商路。于是主动拜托诸戎送了一些稀奇的特产过来,讨好大秦君王。
    华夏本土也有猫,但和罗马送来的不是同样的品种。罗马那边比较多见的是始于沙漠猫的埃及猫,和古伊朗国度的波斯猫。
    很多人误以为猫是南北朝时期才随着佛教活动从西域传入的,其实并非如此。在华夏大地上,野猫、猞猁等猫科动物不少。
    先秦的《诗经》等著作中就记录过猫的存在,虽然诗中提及的是野猫而非家猫,甚至可能只是猫科动
    物。但陕西出土过汉代的家猫遗骨,也出土过公元前三千五百多年前被驯养过的猫咪骸骨。
    秦王政之前常说爱子像猫似的,便是他幼年曾在邯郸见过赵国贵族养猫逗趣。
    秦人养猫的倒是不多,他们更偏爱威猛些的狗。如李斯这等文臣家中也养着狗,闲暇之余喜欢牵着那条大黄狗和儿子去上蔡东门追逐狡兔,捕猎玩耍。
    宗正入宫求见太子,进殿却先被毛色雪白的异瞳波斯猫吸引了。
    他有些惊讶:
    “太子殿下,这是什么异兽?”
    扶苏看向他:
    “罗马商人进贡的猫,说是从波斯国购来的。”
    罗马贵族似乎很喜欢波斯猫,所以特意送了这只过来。用他们当地贵族喜爱的好物讨好大秦掌权者,虽然不确定秦人是不是也喜欢这个,但好歹表达出了他们对秦国的重视。
    扶苏若有所思:
    “这猫不错,可以给父亲建个珍兽园。听闻罗马还有其他品种的猫,俱是中原不曾有的,回头叫他们多送一些不同的过来。”
    说起珍兽园,宗正想起一事:
    “之前我家儿郎去巴蜀时,偶遇过一只纯白色的貘兽。不曾想巴蜀也有貘兽,长得还与我关中的大不相同。”
    貘就是大熊猫,魏晋之前关中地区的山野里经常能看见它们的身影。不能说少见,简直是遍地都是。
    不过关中从秦到两汉都是政治中心,人类活动对这里的生态环境影响实在太大。再加上气候变冷,所以慢慢的这里的野生熊猫就越来越少了。
    前两年蒙毅把权二代少年人打发去各地乡县,其中就有宗正家的孙子。小少年运气不错,在巴郡发现了白化熊猫,回来之后和人吹嘘了好一阵。
    这次扶苏提起要给父亲弄一个珍兽园,宗正就想起来了。说是可以派人去找找,看能不能找到没见过的白色貘兽。
    扶苏不怎么感兴趣。
    白化种他知道,各种动物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没什么稀奇的。以前总有人拿它们当祥瑞出来忽悠君王,但扶苏不信这种祥瑞之说。
    宗正纯属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扶苏只道:
    “此事容后再议。”
    他想建的珍兽园是养些温顺的家养动物的,这种类型的动物本来就在野外没什么生存能力,精细地养在园林中观赏更好。
    大型猛兽就算了,关起来失了野性多没意思。而且万一没看好伤到父亲,还不如不设珍兽园。
    貘兽这等不爱主动攻击人的野兽,扶苏没有捕捉的兴趣。像虎狼那种,父亲要是喜欢的话他倒愿意捉两只回来,如此野外也能少些伤人的事件发生。
    宗正讪讪一笑,只好说起正事:
    “韩侯嫌弃如今的宫室住着不舒服,非要搬去其他宅子里,也不知道预留的另外四座宅子中可有他能看上的。”
    扶苏听懂了,这人是来告状的。
    但这等小事有什么好告状的?
    韩侯要搬就搬呗,早搬早好,也免得后头人都住满了他再折腾。
    扶苏于是说道:
    “去告诉他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要是住一会儿又不喜欢了,搬来搬去的实在麻烦。尤其是住满之后,不能再给他搬家的权利,否则几个王侯闹起来,还得他们秦国来调解。
    宗正对这个处理不是特别满意。
    但之前讨好太子失败了,他担心再说什么会惹得太子越发不满,只好遗憾地离开。
    扶苏则让人把波斯猫从笼子里放出来,带去给父亲瞧瞧稀奇。
    小猫因为是要送给贵人的,从小就被精心训练过。
    罗马商人不知道从多少猫里挑出了最温驯的一只,来到陌生环境见到陌生人也不闹,乖乖窝在侍者怀中睁着漂亮的大眼睛左瞧右瞧。
    直到看见了养在章台宫屋檐下的小鸟,这才眼前一亮,有点蠢蠢欲动想去扑鸟。
    秦王政见儿子带了只没见过的猫回来,有些意外。
    “这又是从哪里弄来的小东西?”
    扶苏轻轻捏了捏小猫的爪子:
    “父亲可喜欢?罗马那边送来的。”
    秦王政知道罗马,听闻那里有个强大的罗马共和国。原以为中原大地就是世界中心了,未曾想遥远的西方还有广袤的土地。
    不过听说那里不如中原富饶,秦王政就不怎么把那边放在心上了。不够富饶的土地等子孙后代再去开拓吧,他忙不过来。
    扶苏见父亲对小猫还算有点兴趣,心里有了计较。
    珍兽园可以弄起来了,多放点驯好的小猫,闲暇时候去那里散散心也不错。
    这个时候虽然没有猫咖的概念,但扶苏已经意识到猫咪园对身心的放松作用。这不比去看关在笼子里的狮虎好?狮子老虎又不能撸,也就看个稀奇。
    光养猫咪有点单调,最好再养一些狗。狗中也有可爱的和勇猛的,无论父亲喜欢什么样的都能满足,还比养猛兽安全。
    不知道罗马那边有没有独特的犬类品种。
    秦王的珍兽园很快就建造起来了,宫殿都是现成的,只要修改一下装饰就好了。秦王自己倒是忙于政事没怎么去看过,六英宫的公子公主们去得很勤快。
    最小的妹妹抱着波斯猫不撒手,恨不得带回去自己养。扶苏得知之后让人问罗马商人多买了几只,又不是稀罕的东西,喜欢什么样的买就是了。
    酷暑时节去临江避暑时,随行的马车上就有很多猫狗鸟兔一类的小宠物。
    秦王政听着后方车架里不断传来的喵呜汪汪和叽喳,额角青筋跳了跳。
    实在是太吵了。
    有点后悔允许儿女养宠物了,他们都不嫌吵闹的吗?
    扶苏忍着笑下车去叮嘱侍者:
    “让公子公主们的车架跟远些,莫要离得太近吵到王上了。”
    所幸临江宫中秦王居住的宫室距离其他宫室比较远,方便往来臣子奏报,以免冲撞到后宫
    女眷。
    发现自己不用再面对那些吵闹之后,秦王政不着痕迹地松了口气。
    咸阳宫中闷热,秦王特许了不少夫人随行避暑。但后方宫室拥挤,一想到过去就要继续面对周围宫室中传来的叽叽喳喳,于是之后的整个夏天他都没往后宫踏入一步。
    秦王忍不住与爱子抱怨:
    “他们倒是不嫌吵。”
    这个他们指的就是儿女们了,毕竟住在后头的那些弟妹是要整天忍受吵闹的。这么多天过去,依然精神奕奕,显然是没受什么影响。
    不仅是儿女,连夫人们也颇有精神。后宫中长日无聊,撸撸猫遛遛狗其实还挺有趣的。
    之前夫人们不敢向王上提要求,虽然眼热儿女能养宠物,却只能偶尔借他们的猫狗来过过瘾。如今实在是忍不住了,有一个胆子大的试探着过来请示自己能不能也养一只,其他人就跟着一起来了。
    接待她们的是太子扶苏。
    一见来的是太子,提心吊胆的夫人们立刻松了口气。
    虽然儿女们经常抱怨太子严苛不好说话,但不爱读书的小孩子说的话有什么可信度吗?没有。
    夫人们一直觉得温厚的太子是最好说话的,尤其是当初扶苏提升了夫人们的份例待遇之后。
    “诸位是想养些小宠逗趣?这有何难,报给少府让他去处理就是了。”
    扶苏觉得后宫女眷养宠物完全属于合理要求,整日关在宫中憋久了人都要疯,有点宠物陪伴总比没有要好。
    上辈子他宫中那些夫人过得可比这些夫人好多了,有侍者陪伴的情况下出宫逛街都是没问题的,更别提养宠物了。
    扶苏见她们小心翼翼的样子,叹息一声。
    这是他父亲的妾侍,他作为晚辈不好过多插手。王室为了保证血脉纯净一般不会允许后宫女眷随意出宫,扶苏对此爱莫能助。
    他也不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能说服父亲改变主意,事实上所有人都认为他纵容夫人乱跑是离经叛道。
    送走夫人们后,扶苏想了想,回去同父亲提了一句。
    道是那些夫人在宫中憋久了,如今咸阳大变样,她们还不曾见过。左右儿女都陪在身边,不如让弟妹们陪她们在城中逛一逛。
    秦宫女眷总不能连自家国都变成什么样了都不晓得。
    城中的市集是隔三差五开放的,安全起见可以选个当日歇业的市集封锁起来,挑选身家清白的商贾摆摊经营,单独为夫人们开放一回。
    左右城中民居也没什么好看的,要看就是去看看市集里的热闹。
    之前答应给夫人们的宠物,也可以让少府派人在市集中摆摊,请夫人们自己去挑选心仪的小宠。
    秦王政只听到一个关键点:
    “她们要去市集中挑选宠物?”
    要了命了。
    以后夫人们人手一只宠物,后宫里也要吵闹不休了。
    扶苏这才想起父亲不耐吵闹的事情来,忍着笑劝道:
    “那日吵闹只是因为赶路的缘故,换了环境或许有些不适应。平日里小宠还是很安静的,父亲去珍兽园时不是见过吗?”
    珍兽园里确实不吵,秦王政回想了一下,承认儿子说的对。
    但是珍兽园里都是品相性情最好的那一批,不是旁的宠物能比的。他对儿女夫人养的宠物安静乖巧持有怀疑的态度,想了想决定眼见为实。
    于是这日傍晚饭后消食的时候,他便带着扶苏散步到了后面的宫室附近。
    不知道是不是运气不好,这次过去又恰巧撞见一片宠物叫声。
    秦王政:……这就是你说的不吵?
    扶苏着人去问了。
    侍者回来答道是有两只小猫打起来了,大家都出来看热闹,结果就全都闹腾了起来。
    其实平时没这么吵的,大家都很安静。
    秦王政:寡人不信。
    在场的贵人们都不觉得这有什么,还看得有劲,半点不准备制止。秦王政对此敬谢不敏,匆匆回他安静的正殿去了。
    夫人们养宠的事情毕竟是爱子亲口答应的,秦王政也不想拂了他的面子。所以之前爱子的提议他全都准许了,包括允许夫人们去清场过后的集市中看热闹。
    罢了,至少章台宫还能保证清净。
    以后宫中闹成什么样子他都不管了。
    夏日过去一大半的时候,一封加急的奏报送至了临江宫。
    信件是从九江郡的郡守府送来的。
    之前说过,九江郡是融合安徽与江西两省,地处原楚国东部。它的北边是之前的魏国地界,大名鼎鼎的泗水郡便设在这里。
    ——泗水郡是后来常用的称呼了,当时划分郡县时用的是四川郡这个名字。
    蒙毅呈上信件时额外提了一句:
    “此信乃是九江郡守与其辖下县令刘季联名上书的。”
    郡守的名字没提,单独提了个县令的名字,十分耐人寻味。秦王政没着急翻看奏报内容,而是问蒙毅刘季是什么人。
    蒙毅答道:
    “刘季原是四川郡的魏人,喜好游历四方,结交友人。此前魏地兵乱时他去韩地投奔好友了,在当地编入户籍。后来楚地缺少底层官吏,在韩赵故地征召合适的人选,他就是其中之一。”
    刘季是个很有能耐的人,从家乡离开之后非但没有往看似大有可为的楚地跑,反而选择去了已经稳定下来的韩国旧地。
    他去的早,当时楚国之乱还未平定。楚国官吏不足的情况不曾爆发,秦国也就没有放宽官学的限制、额外去已经差不多掌控住的韩赵旧地征收学子。
    刘季在外交友广阔,听闻韩国贵族有人成功在朝中任职之后,部分安分的族人被放归原籍了。
    这些贵族亲眷回乡后也没有以往的资产傍身,只能靠着任官的家属过日子。家属将俸禄交给亲眷,让他们购置田产。
    秦国对这些人还算宽厚,允许他们购回少许原属于他们的田地。
    数量不多,种出的粮食仅够糊口。
    没办法,秦国在三晋的土地大多都分出去了,能挤出这么点卖给他们已是不易。若非看在土地原就属于他们的份上,而他们又确实安分守己,这点地也是不卖的,自己打仗挣地盘去。
    刘季也不确定被放归的贵族里有没有他认识的兄弟,还是过去拼了拼运气。结果真的和旧友重逢了,且这位友人在秦吏面前还有一点话语权。
    能和刘季打成一片的,大多自己也是个交友达人。那韩人正是如此,早已和当地秦吏称兄道弟。
    韩人告诉秦吏,刘季是他的好友,家乡遭难这才逃来的韩地。
    像刘季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战乱区域的庶民好些都拖家带口往已经被秦国攻打下来的区域逃窜。
    秦国的户籍管理严苛,但在难民四起的区域也做不到如关中那般完全军事化管理。路上流民不少,各地府衙只能尽量把人安置下来,按照秦国的里正制度重新编入户籍。
    刘季借此偷梁换柱,混入了韩地户籍之中。
    随后没有让他等待太久,在楚地一点点遭到秦国蚕食之后,果真出现了官吏缺少的情况。这个时候秦国本土的人才是不够的,只能往相对安分的韩赵来招人。
    两地的官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前建设起来了,第一批学子需要自己考进去。
    最好是学习能力极强、且有一定基础的人,秦国需要他们尽快记住所有秦朝律法,然后分派到楚地去任官。
    由于刘季来得早,远早于韩地官学建立之前。再加上有韩人兄弟为他背书,没人怀疑他是反秦人士,官学的入学审核轻松就通过了。
    事实上刘季也确实没有反秦的心思,傻子才在这个时候蚍蜉撼树。
    随后刘季以优异的成绩迅速从官学毕业,被分配去了九江郡。然后靠着自己开挂似的交友能力取得了九江郡守的好感,拥有自己选择任职之县的资格。
    原本县令的任免该是秦王亲自做主的,但秦王政当时很忙。九江郡守是他的心腹,他便暂时放权给对方决定了。
    左右只是个县令,不行随时可以撤换。
    而且爱子说的对,他没必要什么小事都亲自掌眼。毕竟他对那些新毕业的人才不太了解,掌眼了也没什么用,还不是要随便指派。
    与其在指派上浪费精力,不如叫郡守盯着点他们的表现。回头他可以根据郡守的汇报,对这些人才有个大致的了解,再借此进行职位调动。
    九江郡守觉得刘季是个人才,而且此人很有想法。他便让刘季自己挑个地方任职,主要还是为了考验一下刘季的能力。
    当时的九江郡人才缺口比较多,可选的县城不少。
    不过为了保证安全,秦国将秦人官吏和韩人赵人都打散了。
    有的乡县县令预留给了韩赵人才,其他小吏则是由秦人担任。也有的乡县反之,县令是秦人,小吏里留一半给韩赵。
    如此互相制衡,若谁异动,也能第一时间
    向郡守检举。
    刘季选了个九江郡最北边的县,去那里任了县令。
    他认为这个地方是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很适合藏匿通缉犯和匪徒的地方。
    因为此地境内有不高不矮的山丘密林,又是在九江郡和四川郡的交界处。众所周知,交界处一般都有点三不管的迹象,很适合藏匿起来。
    秦军虽然一直在清理不安分的楚国贵族,可总有人成功逃出去了。如今不知道躲藏在哪里,毕竟楚地实在是太多山陵了。
    当官之后想要快点升职,最佳的捷径就是捉拿楚国逃犯。实在不行剿匪也算是个功绩,总比老老实实治理乡县强。
    刘季于是安心在那里蛰伏了下来,私底下探寻县中的蛛丝马迹。
    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刘季来县中后严格执行了秦国的律法制度,治下法度严明。哪怕他本人不是这么严肃板正的性子,为了升官他也愿意妥协。
    治下庶民一开始还试图打感情牌说太过严苛,发现刘县令铁面无私之后就放弃了。时间一长反倒自发维护起秩序来,毕竟有秩序可比没有的时候安心多了。
    就这样,某天刘季收到了庶民的举报,说是山中疑似藏匿了外乡人。
    那庶民是为了赏钱才举报的,还特意留下证据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刘季去检查过后给了他丰厚的银钱,随即心里就活泛起来。
    山中果然藏了见不得人的东西,他料得没错。
    而且刘季对山里具体藏了谁也有个大概的猜测,不保证百分百准确,但应该八九不离十。
    县城往北一点就是四川郡的地界,附近的四川郡下属县城有几个,其中一个叫下相县。
    下相县原是楚国地界,如今却被分入了魏国的四川郡。根据刘季打听到的消息,楚国的项氏一族祖籍就在这里。
    项燕这老狐狸自己虽然战死了,儿孙却不知所踪。显见是提前很久就安排好了后路,没打算让项氏陪楚国一起死。
    秦军之前也来下相县搜查过,却没抓到人。
    据说项家人早就跑了,不知去了哪里。项氏交游广阔,或许在外地有亲朋。
    倘若秦国随意任由本地的原官吏继续当基层官员,项氏还真不一定需要躲出去,县令可能会帮着糊弄秦军。
    可问题是如今的地方官员被撤换了。
    项氏因此被迫逃窜。
    刘季分析之后,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项氏可能还没跑远,就在下相县附近找了个山林里隐藏踪迹。
    山中日子不好过,他们难免要下山换置物品以及打探消息。
    之前刘季这个县管理混乱,山中的人有机可乘,不知来过多少回。如今管束严格了,才翻了车。
    刚刚那个跑来举报的庶民也不一定是才发现不对的,或许早就知道了,一直在等人再次出面好拿着证据去换钱。
    刘季不管这些细枝末节,他只要知道山里藏了人,而且大概率是项家
    人就可以了。
    正值楚地战事平息,大量士兵被遣散回乡。他的老兄弟们此战立了不少军功,但还不到封将军的程度。
    商量之后他们决定暂不回乡,主动向将军报名去浙地百越那边投效赵佗的军队。
    秦国将领看他们这么积极也没有拒绝,便让愿意去百越参军的都一起上路,结伴同行。
    赵佗驻扎的位置就在四川郡、九江郡、齐国和百越的交汇处。樊哙等人往这边赶路,自然会经过刘季治下。
    刘季就是在等他们过来呢。
    无论他们要去找赵佗,还是回乡,都要从这里走。
    老友重逢之后刘季听了他们的打算,很是赞赏。
    赵佗看似是准备对百越动兵,其实谁说得准会不会参与灭齐?
    灭燕的军队太远了,而且目前还没开始集结。只有百越这个赵佗的部队,以保护百越和大秦的制茶基地为借口,一直原地驻扎不肯撤兵。
    现在混进去,至少能捞个百越的军功。运气好一些,还能捞到攻齐的大功劳。
    刘季夸完大家之后,很快转移了话题:
    “不过如今不用等到开战,我这里已经有一桩天大的功劳在等着兄弟们了。”
    樊哙他们要去赵佗那里报道,此事就可以直接报给赵佗。军队出马抓人比他县衙派人要稳妥得多,这个功劳是跑不掉的。
    秦王政看完奏报,有些惊讶:
    “项氏的漏网之鱼就这么被抓出来了?”
    这个刘季果真是个人才。
    而且他主动给自己的兄弟分功劳,还叫兄弟去汇报给上官赵佗。最后下达军事行动命令的是赵佗,因此赵佗也分到了功劳。
    要知道如今楚国王室和最显赫的大贵族全部被抓的被抓、被杀的被杀,剩下潜逃在外的通缉犯里就数项氏最值钱了。
    如此大功,说分享就分享出去,连赵佗都要承他的情。
    赵佗至少得在当地再驻军好几年,这几年里刘季都算是多了个靠山,以后再也无人胆敢招惹他。
    扶苏询问父亲准备如何奖赏此人。
    秦王政思忖片刻:
    “九江郡内必然还有更多的楚人藏匿,他既然擅长抓人,就让他多抓一些。待攒够足够的功劳,便可升任会稽郡守。”
    扶苏挑眉:
    “会稽郡可还没设立呢。”
    会稽郡,便是包含浙江和江苏南部的一大片区域。打下百越之后才能设立此郡,现在还是个没影的事情。
    尤其是其中的江苏南部地区,也就是吴地,这会儿是齐国的地盘来着。
    秦王政完全不觉得自己画大饼有什么不对的,反正会稽郡迟早会设立的,刘季趁着设立之前多攒点功劳不是正正好吗?
    会稽郡那么大,刘季的功劳要是不够的话,就凭他魏人装韩人的出身,肯定是不够任职太守的。
    扶苏不由得失笑:
    “父亲不计较他钻漏洞担任县令,确实是格外开恩了。”
    就刘季那个聪明劲,肯定早就猜到后续发展了。他提前跑去韩国绝对是为了一步登天弄到官身的,没跑了。
    蒙毅看他们父子聊完了,才补充一句:
    “说起来之前那个进献楚国工匠的人,就是这个叫刘季的县令,不过当时是以九江郡太守的名义献上来的。”
    出了项氏一族的事情,朝廷才去仔细查了查刘季这个人,然后发现他干的事情还真不少。
    九江郡太守之前收拢了一批从楚国贵族府中得来的匠人,刘季就看中了其中那个会做清凉殿的工匠,劝说太守把人献给秦王。
    太守将信将疑地照做了,事后果真得到了秦王的赏赐,为此越发看中刘季这个会来事的下属。
    主意分明是刘季提的,他却没有为自己邀功。秦王只赏赐了太守一人,刘季也没为此心生怨怼。
    太守觉得此人心胸宽广,蒙毅从结果倒推,则觉得刘季走一步看十步。
    他定是早就料到自己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之前工匠的事情迟早会让秦王知道,他的功劳谁都抢不走。
    而且他不主动说,还能给长官和王上留下会做人、生性低调的好印象。等日后王上得知真相,只会更加赞赏他,认为他不爱邀功,是个做实事的人。
    秦王政果然感叹道:
    “如此人才,魏王却不曾重用,魏国合该灭亡。”!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潜龙出狱 娇气,但软饭硬吃[快穿] 开局合欢宗,被师姐拿捏命脉 渣大佬的100种方法 九州天王 大乾憨婿 从空间之力至诸天 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怒龙出狱 超品渔夫 这就是牌佬的世界吗?亚达贼! 官路扶摇 逆天宰道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我,下山之后 万古第一废材 龙啸九疆 我的师兄太强了 景总家的心头宝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