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昏君就要君主离线制> 第 50 章 敬问天意(二更)

第 50 章 敬问天意(二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东厂。
    抹云被小宦官引到大堂东侧的小厅。
    这里供着一轴岳武穆像,抹云看到身着东厂督主蟒袍的金英正在虔诚供香。
    小宦官带完路速速退去:此时正是他们督主每日巩固信仰的时辰,若不是淑妃娘娘身边最看重的女官过来,强调有要事,他们可不敢带人来打扰督主。
    金英先将香束稳稳插入香炉中,才转头笑道:“哟,抹云姑娘怎么亲自来了?淑妃娘娘随意打发谁来不成呢?”
    说到这儿,起头轻松玩笑的语气也敛了些:“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抹云颔首,将喜宁求见皇帝之事告知,又抛出让金英瞳孔地震的消息:“喜宁道愿效仿王公公长久陪在陛下身边。陛下倒是动容——如今喜宁也是司礼监代掌印之一了。”
    是的,自王振去后,兴安和金英也只是代掌印。
    如今……竟然多了个喜宁!
    金英大震撼:你是个什么玩意儿,也配跟我平起平坐!
    “我家娘娘道喜宁巧言诈伪,还请督主防范。”
    “真是会咬人的狗不叫!”金英骂过一句后又忙对淑妃道谢。
    心中同时已经转着好几个要扣在喜宁身上的罪名——王振多年屹立不倒,是因为跟皇帝有深情厚谊,你是什么东西啊。
    想起坊间近来的小说,金英心内恨恨作比:我整不了陛下白月光,还整不了你个低配版替身了?!
    毕竟在今日之前,陛下连喜宁是谁都记不清:金英骤然想起,皇帝有回还向他问起喜宁此人如何呢。
    就这,难道比得上我(身后的淑妃、丽妃娘娘)?
    咱家是天上和宫里都有人的好不好!
    消息传达完毕,抹云告辞。
    金英忙取了两个品相上佳,在冬日里极为珍贵的粉嘟嘟鲜桃给抹云“京城天燥,姑娘来一趟辛苦,吃个桃子润润吧。”
    抹云有点呆。
    倒不是因为收到冬日珍贵的鲜果发呆,而是,这果子是从岳爷爷神像前的贡碟里拿下里的。
    金英笑道:“姑娘吃吧,东厂有人去办什么要紧大事的时候,我都许他们从这儿直接取个果子——也算是求个庇佑吧。
    他边说边自己也拿了一个,毫无心理负担咔咔啃着大桃子下死手坑人去了。
    *
    十月十七日清晨。
    一个阴沉欲雪的天。
    英国公的脸跟天气一样阴沉。
    这两日,喜宁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消息,如同天上的铅云一般压在朝臣们心上,酝酿成巨大不祥的预感。
    而皇帝昨日令宦官传话至内阁,道今日要在奉天殿行朝议瓦剌和谈事——不祥的预感马上要变成不祥本身。
    内阁如丧考妣,朝臣们(除喜宁派)亦然。
    英国公望着天空:太宗,您再显灵一回如何?臣这就给您抓野猪去。
    旁边小厮小心翼翼提醒:
    “国公爷,再不出门该误了上朝了。”
    英国公暴躁起来:“上朝!上个屁朝!”
    小厮灰头土脸退下。
    **
    “下雪了。”
    姜离从帝舆上走下,在进入奉天殿前,仰起了头。
    身旁取代了王振位置,站到离皇帝最近处的喜宁,连忙取出早就备好的御伞,小心翼翼为皇帝撑上。
    而喜宁自己虽是露在雪粒子下,但他一点儿都不冷,还热得很!只要想一想即将到来的荣华富贵,他就实在忍不住心头滚烫。
    “快些完了这些烦心事吧。”喜宁听到年轻的帝王自言自语了一句,语气很是厌倦。
    好!喜宁的欢喜从沸腾变成了着火:就这样,陛下不爱搭理朝政。但这偌大的大明总得有人管,那便是我这一人之下的司礼监掌印!
    姜离踏入殿内,目光划过已经按序站好的文武百官。
    几乎有种实体的怨念盘旋在殿中。
    姜离也就带着那种——打工人在放长假前,不得不先去开年终总结大会的疲惫,走向龙椅。
    唯一支撑她的是,今晨她离开安宁宫前,高朝溪正在准备酒肴。
    酒是建州贡酒梨花春。
    既是被誉为闽地酒之冠的顶尖好酒,又暗含了一个离字。
    高朝溪的笑容也如同春雨梨花一般漂亮,真心实意道:“陛下今日再归来,便不再是被束之鸟,羽翼皆胶了。”
    “我等着贺陛下归来得自由身。”
    是啊。
    **
    奉天殿。
    皇帝没有第一时间议瓦剌事,反而从袖中拿出一张系着蝴蝶结的纸卷。
    很多朝臣看到这个熟悉的动作,都不由自主颤了一下,想起了中元节那日‘可汗(阎王)大点兵’。
    只是这次,系在纸卷上的绸缎是黑色的。
    姜离慢悠悠展开,上面是喜宁写给他的主议和,弹劾兵部的‘忠正之士’。
    开赏。
    “朕得蒙天昭,有修行之缘。”
    “今日,朕就亲选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各加封一‘道官’职。”皇帝的语气是矜持而施舍的:“为道官者,来日朕修行之时,可在侧服侍。”
    没有人觉得皇帝降下大恩的语气有问题。
    这就是了不起的施舍啊——跟宰相门前七品官一样的道理,能在皇帝修行时陪在身边的亲近人,就是了不起的荣耀和脸面,就是这些人在官场上最大的护身符!
    来日谁还敢得罪他们?不怕他们陪皇帝修炼时,‘不经意’说起什么不该说的?
    这就是天子近人的好处!
    这一刻,被授予光荣道官的数位朝臣,忽然就跟喜宁共情了。以前不得不屈膝讨好王振的时候他们也痛恨过,但现在——痛恨王振,理解王振,成为王振。
    从此荣华富贵大大的有啊!
    真是升官发财一条龙的美事。
    于是被点到名
    字的官员,伏地叩首谢恩,忠心耿耿声如洪钟表示愿在陛下修行时,为道童之职,侍奉洒扫!
    御座上的皇帝,露出了一点和悦的笑容。
    *
    皇帝册封什么不知所谓的道官,朝上的重臣们都没有反对:他们要把珍贵的反对机会用到瓦剌事上。
    于是,在皇帝不在意的,儿戏似地说起“与瓦剌战事拖得也够久了,既然他们有意和谈,那就这样吧。”当即就有忍耐了良久的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都察院御史李实有言上谏!”
    姜离在龙椅上动了动。
    并不是所有打工人都不喜欢年终总结大会的,那种卓有业绩等待表彰的肯定喜欢;但那种一点业绩没有倒是错误一大堆员工,当然是觉得度秒如年,恨不得赶紧逃脱。
    姜离顶着朱祁镇的身份坐在这里,就是后一种感觉。
    举目一看,朝上一大半都是史册上被他御驾送到阎罗殿的人。
    剩下一小半,也有许多是在他复位后的天顺朝倒了血霉的,比如眼前站出来的这一位年轻御史——
    才调任都察院补缺的李实非常愤怒,不顾上峰邝埜眼色的走了出来。这时候跟瓦剌和谈,当真是臣等正在死战,陛下背刺先降!
    “如今势理绝不可和……虏贼奸诈,当绝其使……固守城池,伺机夺还太宗时边关旧地……”
    李实正在痛直陈词。
    姜离则在逐渐走神。
    真是人如其名啊,‘李实’是个实在人。
    就是,实在过头了。
    史册上,正是他作为大明的使臣,去拜见瓦剌营中的朱祁镇。
    然后,一见到朱祁镇,想到岌岌可危的大明,想到无辜阵亡的将士们,李实不由很实在道:陛下从前信任王振这等宦官,以至于国家险些有倾覆之危,如今自己更有北狩蒙尘之难。陛下来日若能归京,当引咎自责!
    朱祁镇:……
    李实终究是为自己的实话付出了代价。
    在太上皇版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位后,哪怕时隔八年也没忘记这位说实话的李实。
    当即以李实‘横暴乡里’为罪名,将其罢官斥为民。
    同时还不忘给王振立忠碑建忠祠。
    对了,也没忘记给旁人‘报恩’,就在刚二次登基的天顺元年二月,朱祁镇还特意派出使者马政等人带着彩币绢帛去瓦剌——将厚礼送给伯颜帖木儿(也先弟)家人,感谢当年在瓦剌时,这一家子对他的照顾!
    天顺的朝臣:……服气。
    陛下您是不是忘记了,到底为啥才需要人家照顾啊?你不去作死送死,人家何必‘照顾’你!
    何况,大明因您而死的无数朝臣将士的家人们抚恤完了吗?
    比如换龙袍代乘帝舆引开敌人牺牲的申御史,您有钱给人家遗孤发点不好吗?
    *
    就在姜离走神的过程中,以李实为起始,诸多朝廷重臣都站出来,反对此时
    跟瓦剌和谈,尤其是瓦剌使者提出来的和谈条件!
    当然,也有刚被皇帝封为道官要讨好皇帝的;之前因战事贬官记恨于尚书的;觉得如今朝局自己难以出头所以要浑水摸鱼的……作为主和派开始反驳主战派。
    吵得热火朝天,朝上渐成一锅粥般嘈杂之势。
    “咚咚。”
    皇帝拎着敲钟的铜杵敲了两下龙椅扶手。
    还不等皇帝说话,喜宁已经宛如脱了缰的狗一样,开口斥责群臣:“喧哗朝堂成何体统!”又指责锦衣卫袁彬和东厂金英道:“难道你们就干看着?”
    两人纹丝不动,像是人根本听不懂犬吠。皇帝不开口,他们连一个表情都懒得施舍给喜宁。
    喜宁咬牙。
    又在心里给自己鼓劲:陛下方才已经金口玉言应允和谈!
    只要这件事落实,如今看不起他的人也好,瓦剌那边也好,就会意识到他对皇帝的巨大影响力,他才能彻底取代了王振的地位。
    喜宁甚至已经开始畅想:与瓦剌的马市朝贡,朝廷(他做主的朝廷)让一让利给瓦剌也没什么。
    只要他们私下把钱补给自己就好了。
    朝臣们的反对和谈在他看来不算什么,之前王振擅政的八年不就证明了吗?
    大明终究还是皇帝说了算的。
    皇帝就是天子!
    这世上难道还有比天子大的吗?
    “天。”
    **
    喜宁下意识转过头去,脖子甚至发出了‘嘎巴’一声。
    他好像听到皇帝说了什么……
    龙椅上的皇帝脸上尽是货真价实的不耐烦:“吵吵吵,天天都要吵!什么事都要吵!这般朕如何有心情清修?”
    “罢了,朕问一问天意吧。”
    **
    这一日大明紫禁城奉天殿内发生的事儿,在后世的史书中,与许多难以解释的玄妙事件并列。
    比如,《后汉书》中记载的,昆阳之战时‘夜有流星坠营中’,光武帝刘秀胜王莽之事。
    再比如,就在本朝的白沟河之战时,靖难的燕王朱棣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恰好遇到的那场‘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的大风。
    也恰如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七日,直直飞到奉天殿内的一只白鹤。
    鹤脚上还不曾挂着豹房的铜牌,不是暖房里养的鹤。
    可这初雪的冬日里,如何会飞来一只野鹤?
    惊喜莫名的正统帝,从此走上了坚定修仙的道路。
    大明的国运不该绝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我在异世封神 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 四合院:从卡车司机开始 阵问长生 极道狼王于枫 北宋穿越指南 我的诡异人生 他们越反对,越是说明我做对了 我在异界肝经验 九劫真神齐飞鸿 法力无边高大仙 仙人消失之后 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万妖圣祖 重生之都市仙尊 不是吧君子也防 桃源俏美妇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