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 第 52 章 山林田土(二)

第 52 章 山林田土(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幕上那个世界的人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姜海蓝好(fei)为(hua)人(duo)师,语气愉快地BB道,“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类活动的减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成长。”
    “寨子上的人们不进山林里砍柴了,不去山林里放牛了,一年四季不穿过小路去种地了,那些藤藤草草自然就长起来了。”
    姜海蓝笑了笑,“为什么大家不进山了呢?因为大家去外地打工了。”
    “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得到的收入,不如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赚的钱多,那大家自然会选择去外面打工。”
    “当口袋里有足够的钱,煮饭、炒菜、烧水、取暖,可以用电,可以买蜂窝煤、钢炭,可以用沼气、煤气、天然气、液化气……那大家自然不会再进山砍柴。”
    姜海蓝抬眼望向远处的山林,一大片一大片苍绿色的树林印入眼底。
    她故作深沉地说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但是,有工业化,才有绿水青山。”
    ——
    各大平行时空的有识之士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现代人总有一个误解,以为古代没有发展近现代的工业,没有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到处都是青山绿水。
    但事实上,自隋末唐初起,就已经出现了森林枯竭的征兆。
    明朝不止有小冰期,也有林木稀少、山脉光秃。
    清朝就更不用说了,清末民初的老照片为证。
    所以,唐末朱温拆长安的建筑获取木材来建洛阳,北宋初年去陇山以西的森林里砍木头供汴京建房屋,明朝朱棣去湖广、四川的深山老林砍巨木运回京师修紫禁城,明万历年间的播州土司杨应龙献好木材七十棵受赐飞鱼服和都指挥使职……
    森林枯竭、水土流失,已有千百年之久。
    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也都很清楚。
    但是没办法。
    “当然没办法。”
    明朝位面。
    明成祖时期。
    朱棣双手一摊,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煮饭、烧水、取暖,修房子、打家具,造车、造兵器,建桥,修陵寝……哪一样不需要砍树?”
    千百年皆是如此,人越多,需要的木头也就越多。
    就算是各地当官的知道多种树,那树长得能有砍得快?
    田间干草都被捡来当柴火烧了。
    要说保护山林……百姓的生存都成问题了,还谈什么保护树木?
    ——所以也不是古代的人们不懂得要喝热水,不懂得要勤洗澡,不喜欢吃热食喜欢冷菜,而是没有那么多木柴给他们烧啊。
    明清两朝的君臣富商看着天幕上的林省和江城可是眼热得很。
    那么高的植被覆盖率,得有多少适合建房子、修宫殿、修陵墓的好木头!
    姚广孝听着姜海蓝叭叭叭他们不用进山、不用砍木
    头,沉沉地叹了口气,“他们用了‘电’,‘电’能够照明,能够做饭,能够取暖。”
    从看到天幕以来,大家见识到了照明的“电灯”,吹风的“电风扇”,让室内冬暖夏凉的“空调”,取暖的“电炉桌”,洗衣服的“洗衣机”……
    这些都是用“电”。
    虽然不知道天幕上的人是如何得到、使用“电”的,但想来应该是不用烧木头。
    做饭、取暖这两件大事不需要砍木头了,那自然能够节约不少木材。
    夏元吉闻言点了点头,“你们还记得姜海蓝从林城开车去江城,一路上过的桥吗?”
    丘福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道,“还有江城横跨汉江的大桥。”
    夏元吉道,“那可不像是木头和石头。”
    朱棣两只手背在身后,目光幽幽,“他们的大船也不像是木头建造的。”
    朕造大船也要很多很多木头,去云贵川搞吗?
    解缙重复了一遍姜海蓝所说的词,“蜂窝煤、钢炭、沼气、煤气、天然气、液化气……”他摇了摇头,“也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
    杨荣做回忆状,“先前,姜海蓝做饭的时候,不是说过……”
    她当时是说了什么气来着。
    姚广孝捋了捋胡须,“他们有这么多可替代品,是不需要大量砍伐树木。”树木、藤蔓、杂草,自然是能够茁壮生长。
    夏元吉轻声念了一遍,“有工业化才有绿水青山?”
    朱棣眉头皱起,“所以,什么是工业化?”
    解缙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工业革/命。”
    一屋子的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解缙:“……”别看我,我只是突然想到了这个词。
    ——
    工业化是什么?
    好问题,但是姜海蓝没有解释。
    她语气激昂地说道,“工业化促进生产力的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因为有工业化、城市化,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才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城打工。又因为国家的发展、国家的支持,再加上农村人打工赚到了钱,反哺农村、建设农村”
    “这样,环境反而能得到保护!”
    “我们这破地方可能不明显,但很多地方八、九十年代都是光秃秃的,树木稀少、尘沙飞扬。”
    “也就这些年大家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经济发展了起来,能够不破坏环境,能够退耕还林、恢复绿化,才有了现在的绿水青山,看着到处都是草木茂盛、郁郁青青。”
    说来真是难以置信,现代居然是千百年来植被覆盖率最高的。
    也是,如果生存都成了问题,谈环境保护不是太可笑了吗?
    ——
    唐初位面。
    李世民哭笑不得,“知道了知道了,所以你能给我们讲讲什么叫工业化、什么叫工业革/命吗?”
     你能告诉我们,怎么拿到改变未来的那把
    钥匙吗?
    否则,往后千百年,这片土地上的“绿水青山()”也还是得不到保护。
    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人们为了生存,而砍伐林木,而开垦荒地。
    这是不可避免、无法阻止的事情。
    如果想要保护植被,就得提高粮食产量,找到良木、柴火的替代品。
    长孙氏柔声说道,“也不必着急,妾总觉得,天幕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走向另一个以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世民扭头看她。
    长孙氏微微一笑,眼睛像月牙般弯起,“事实上,它已经改变了大唐的将来。”
    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这些已经出现的、被看到的“历史”,未必还会成为“历史”。
    李世民点了点头,他说:“可惜,不能直接和姜海蓝对话,否则……”
    长孙氏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她是个好心的姑娘。”
    若是能够和她对话,也许,她会愿意传道、授业、解惑呢。
    虽然这样说,像是把大唐的命运交到了姜海蓝的手中。
    但谁不愿意变得更好?
    纵然“历史”之上,他李世民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可若是能做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去做呢?
    工业革/命。
    工业化。
    李世民盯着姜海蓝,我不知道将天幕投放到大唐的究竟是何方神圣,但既然你们愿意告知“历史”。
    也请,告知“未来”吧!
    不是为了我李世民,是为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为往后千百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
    姜海蓝抱着三个沙田柚,往她放背篼那块地走去。
    边走边继续叭叭叭。
    “现在那些所谓为了环境保护而反对工业化的人,就和那些喊着疆藏蒙地区的现代化破坏了传统文化和原始生态的人一样,非蠢既坏!”
    姜海蓝目光清明。
    “就像我,我会偶尔怀念一下小时候,但我绝对不会想回到小时候。”
    电灯不方便吗?
    高速公路和村村通不好吗?
    手机、汽车、高铁和各种家电不香吗?
    送上门的商品和外卖是哪里不讨人喜欢呢?
    ……
    小时候读文章,看到一些作家写,哪里哪里的乡村因为接受了现代文明,淳朴的、朴素的乡村生活被破坏了。
    会跟着作者惋惜感叹几句。
    等长大以后再看到这样的言论,不骂一句“傻逼”、“蠢货”那真是素质好。
    谁愿意夜晚点着煤油灯呢?
    谁愿意步行几个小时走山路去赶集呢?
    谁愿意一辈子被困在田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谁愿意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都大字不识几个?
    谁愿意挥舞着菜刀砍猪草、挥动着洗衣锤敲衣服、烧柴煮饭煮得一脸煤
    ()灰?
    ……
    自己过着好日子,就想看贫困地区的人永远贫困。
    以满足自己伤春悲秋的“心愿”。
    非蠢既坏。
    大家都是人,凭什么要被当成养在野生动物园里的“猴”呢?
    ——
    姜海蓝没有往深里说,各平行时空的人们确实明白她的“话里有话”。
    唐朝位面。
    杜甫轻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向往,“若是疆臧蒙的地区的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也能有修到家门口的宽阔大道。
    也能通上水电。
    也能用上电器。
    “那其他地区的百姓只会过得更好吧?”
    他脸上露出羡慕的神情,同时又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工业化和……和现代化呢?
    天幕上的日子不好吗?
    难道那些人想过他们现在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日子?
    果然是“非蠢既坏”!
    白居易负手而立,嘴角勾起一个讽刺的笑容。
    他是见过真正贫苦的人。
    他是看得见百姓多艰,对百姓有同情、怜悯的人。
    他写《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但他无能为力。
    所以看到天幕之上农村地区的普通人,也能过上好日子,白居易是真的高兴。
    同时也对“何不食肉糜”者感到愤怒。
    传统文化和原始生态?呵,愿不愿意和我们大唐的百姓交换人生,来体验何为真正的“原始生态”呢?
    宋朝位面。
    范仲淹摇了摇头,“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能够吃饱喝足的人才能高高在上地谈所谓“文化”和“生态”。
    生存都成问题的地方,只有野蛮和暴力。
    也难怪姜海蓝要说非蠢既坏。
    看来天幕上那个世界,或者说,那个国家,也有内部的敌人和外部的敌人啊。
    蠢货和坏人都不希望百姓们真正地富裕起来。
    就好像……
    他闭了闭眼睛,就好像如今的大宋一样。!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娱乐帝国系统 家兄唐太宗 长生天阙 明尊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长安好 美漫地狱之主 雷武 青葫剑仙 帝龙 怪谈异闻 我在异世封神 阵问长生 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团宠小奶包,我是全皇朝最横的崽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郑谦神豪系统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