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这屋里的陈设也不换一换,皇帝都赏赐多少了,你北宁郡主的俸银也该下来了吧。”
二姐和小蓉一面帮她擦洗身体一面说。
“现在可不能乱花,以后说不定有大用。”
“这么多,也不差这点,我家公公一年俸禄也不及你这一次赏赐。”高二姐羡慕的说。
也不只是她,京城多数达官显贵的夫人小姐,谁不羡慕三妹。
之前夫君几个国子监的同学向来趾高气昂,下巴恨不能抬到天上去,自诩京城人。
父辈亲戚在京任职有多了不起似的,自从知道妹夫是赵立宽,妻妹是北宁郡主后,顿时恭敬起来,变脸比变天都快。
趋炎附势,看人下菜碟。
忍不住臆想,将来自己的丈夫也能位列公侯。
这时妹妹却问她:“你们在京城买过田地吗?”
二姐有些莫名其妙:“买田地做什么,京城寸土寸金,买田种金子才能回本呢。
夫君家在大庆府有数不清的田地。”
妹妹摇头:“不是种田用的,帮夫君做点事。”
“他个没良心的,你有孕在身,不在家就算了,还要使唤你做事。”二姐不满的说。
“这是大事。”妹妹认真说:“夫君也不是用来种田,而是要做什么硝田。”
“雏田?要种竹子吗?”
妹妹摇头,“说了你也不知道。”
她们正说着,皇后身边的女官曹颖来拜访。
她已经是熟客了,而且还是闺中好友,没有客套的迎接,小蓉出去接客,直接到了后院。
曹颖十分热情,见面行礼后道:“皇后娘娘说高夫人到这个月份脚上会肿,令我送些草药和茶叶过来,用来泡脚的。”
高宁英连忙谢恩。
曹颖笑着说:“殿帅为国分忧,不惧艰险,这点算得了什么。
他在外舍生忘死,朝廷如果不能帮他照顾好妻子,赵殿帅不说,三军将士也不答应。
陛下也传口谕,无论府上有什么事,都让我们解决。”
“陛下的口谕!”二姐惊掉下巴。
高宁英谢恩,随后又说了些客套话。
说到一半,她忽然想到曹颖身为皇后身边的官员,于是便问了几句关于京城买田地的事。
曹颖听了也惊讶,问她买田地干嘛,随后还道:“以府上的财富,也不必种田地吧。”
确实也是,当时她郡主的供奉加上夫君俸禄,每年就超过五千两,再加上各类赏赐,也不缺那点粮食。
只能尴尬解释,是夫君想弄硝田。
曹颖瞬间抓住重点:“赵殿师交代,是与打仗有关吗?”
高宁英心里暗叹不愧是皇后身边的人,很聪明。
她心思百转,正如二姐所说,京城这地方寸土寸金,她想要自己去做这件事很不方便。
告诉曹颖就等于告诉了天子和皇后。
如果有帝后支持,这件事也会简单很多,
这也是她努力与曹颖交好的原因。
与她维持关系,就能直达天听,这是多少人可望不可求的权利。
于是也不隐瞒,点头道:“夫君书信里也只说试试,看看管用不管用,确实与打仗有关。
还说若行得通,对战场上杀大有裨益。”
曹颖越发好奇,慢慢也懂了她的意思,直接开口道:“能给我看看吗。”
高宁英稍做犹豫,拿来家书,将其中一段指给曹颖看。
曹颖看得莫名其妙,随后让小蓉准备笔墨纸砚,摘抄下来,之后也不耽搁,匆匆告辞。
临走还对高宁英道:“一有消息我再登门拜访。
“麻烦了!”高宁英送走曹颖,感慨跟聪明人说话真是一点不麻烦。
“挖八尺地窖,用稻草、树叶填充,每铺一尺洒上熟石灰,每三天用人尿浇灌……………”
坤宁殿瓦片镀金,园中宁静,黄昏一片寂静,小院里光线昏黄,草木茂盛。
陛下皱眉看着手里的纸条,“这就是什么......硝天。”
“种地的菜农是用尿来浇,可这又没种子,能种出什么来?”皇后也一脸不解。
曹颖道:“臣也疑惑,可赵殿帅的家书里就这么写的,还说要坚持一年以上,如果能成对作战十分有利。”
天子和皇后相视一眼,面面相觑。
谁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和奥妙。
但皇后率先说:“向来许多事,不说你我,满朝文武也不觉得宽能做到,可哪次他让陛下失望了。
他就是这么个人,别人不懂,可他偏偏就能做好。
许多看起来行不通的事,他也能做到。
何况这件事也不能,就在京城外腾块空地,找百十人看着,每月花百两银子的事。
陛下思索了一会儿:“她一个女人家也不好去管这种事,对身体也不好。
让禁军去做这件事,但如果调外面的,怕他们地方远,疏忽不认真。
这桩事需要长期经营,还要能监督,不能远了。
从武德司禁军抽调一百人去,直接在皇城北面封丘门外,腾出一块地来,让段全来监督。
这样事情才不会办砸了。”
“离皇城太近,会不会......不体面。”皇后道,这每三天浇尿,都能想到那味道会如何。
“无妨,太远不好监督。”陛下道:“国之大事,在与戎,既是跟战事有关就不能马虎。
朕不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什么,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等他回来,若一点用处没有再罚他。
曹颖知道,陛下嘴上这么说,其实对赵立宽的宠信却是无以伦比的。
就为赵立宽所言的“试一试”,甚至都不知道是为什么,结果如何。
陛下亲自下令在皇城外腾快地方,又令最信任的武德司禁军来办这件事,就是怕有一点马虎。
陛下哪怕对待两位亲生的皇子都是极其严格的,每次两位皇子进宫都十分紧张。
而且许多两位皇子的事,陛下都懒得理会。
反之对赵立宽,或许陛下自己都没注意,他表面上严苛,实则十分上心。
只要涉及赵立宽的事,无论他嘴上是斥责也好,称赞也罢,惩罚也好,训诫也罢,总会是最快做出反应。
这种关切是无形之中,不易察觉的,就像一种下意识的反应。
或许这就是隔代亲,也或许陛下心里想补偿赵立宽,才会时时刻刻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