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江山千里月> 第 109 章

第 109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还未亮,朱雀街上便人影绰绰,往来的还不是一般人,而是赶着上朝的朝臣们。天气渐凉,朝臣们多坐着马车,命仆人在前面打着灯笼,侍卫在一边跟着缓缓跟着,渐渐地车流汇成一股,远远望去像一条火龙一样蜿蜒着往宫城而去。宁朝朝会分为大朝会和小朝会,大朝会十日一朝,由皇帝亲自主持,小朝会五日一朝,若是皇帝不来便由太子或者丞相主持,自从萧病好了一些之后,每次朝会都亲自主持。今日是大朝会,满朝文武不敢大意,纷纷提早在宫门口等候。
    卯时正,宫门打开,南宫卫士验明百官的身份,大家鱼贯而入,过了一会太子到了,众人起身行礼。往常大家都会拉着交好的官员寒暄一会,今日大家像约好了似得,一个个紧绷着脸不做声,太子来了之后更是安静得很。太子也没在意这些,他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上,等到卯时三刻,皇帝还未到。
    大殿里有人耐不住了,频频张望窃窃私语起来,丞相开口命大殿的内侍去询问是什么问题,焦灼的气氛越来越浓,人人都在猜测皇帝是不是又病倒的时候,萧终于来了。
    萧被内侍抬上大殿,周永扶他坐上御座,群臣山呼,皇帝睁开眼睛看了看下面跪了一地的人,半响才让众人入座。
    “诸位卿家有何事上奏?”
    群臣们左顾右盼,都望向御史大夫申彦,申彦手持象牙笏离席上前说道:“臣有事上奏。”
    “准奏”
    “陛下,这是今年的军费开支。”申彦说完递上一本账册,内侍呈给皇帝过目。
    这是朝廷调拨的各种军需,马匹被服还有武器等等一一罗列,其中光是西北各军耗费的粮草就共计一百六十七万石,而今年的赋税,粮食总共也只有两百万石出头,抛开损耗和各处赈灾所需只能入不敷出。
    “陛下,去年东仪动乱,流民成灾,各处粮仓损耗严重,今年又有东南七县,江北五县报了灾,彭水河患还未治理,明年只怕更甚。臣等联合各郡郡守清查库存,河西诸郡能够调集的粮草不足五十万石,照现在的速度,这些粮食仅仅只能供应三月。陛下,眼下寒冬将至,军中被服需要添置,国库空虚,臣等唯恐去年惨剧再生,这个仗……不能再打了……”
    申彦一席话说的声情并茂,言辞恳切,主和派听完之后纷纷出席,跪下山呼道:“陛下,不能再打下去了,粮草不济,再打下去恐伤及根本,不如先修养生息再做打算……”
    “陛下,西边和北边两路大军都僵持不下,再拖下去更不利,还请陛下圣裁……”
    “陛下……”
    主和派从未像今天一样这般齐整过,主战派也熄火了,萧看着跪了一地的朝臣,只有少数几个还站在原地。不由得想到他当年执意要攻打云泽时的场景,也是跪了满地的朝臣啊。
    朝中主和一派由来已久,早在年前形势危急之时朝中就以丞相刘焕为首提出过议和之计。一年前昌邕军还在未归顺,寒城局势也不大好,朝中主和派人数不少,大部分文官都倾向先议和稳住事态再徐徐图之。后来还是萧珹临危受命将昌邕诸郡收服,这才控制住了西北战局。本来随着西部战事节节胜利主和派渐渐消停了,没想到邙原大捷之后居然传出这么多谣言。这些半真半假的谣言让御史台的人忙坏了,除了谏议大夫郭直这样嘴尖牙利的货色外也有不少清流开始上疏,所有人都抱着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劝谏陛下裁撤晋阳王手中的兵权。
    这件事情由皇帝突发疾病告一段落,皇帝病重期间太子出手辟谣,当着众位卿家的面义正言辞地斥责这些谣言都是无稽之谈,命金吾卫抓捕造谣者,对于西路大军更是要什么就给什么。旁人看来太子仁慈宽容,对兄弟如此亲厚,不愧是一国储君。甚至有人为太子打抱不平起来,这个晋阳王不仁不孝愧对皇恩,云泽妖女生的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至此各种流言蜚语不再摆到明面上来,暗中却越演越烈。
    萧看了看太子,父子二人对视一眼,萧微微眯着眼睛,浑浊的眼珠子躲在阴影里,却依旧掩盖不了其中的冷意。太子心中先是打了个突,过后便觉得十分愤怒,他垂下头紧紧抿住嘴,心想今日我可什么都没说,父皇却用这种眼神看待他,果然在他心中早就疑心我了。不过这愤怒也没有持续多久,听着耳边越来越高的争论声,他心中冷笑道:“父皇啊父皇,今天看你还怎样护着老三。”
    申彦其人是个能吏,手上管着御史台一帮子专门挑刺的人,就连郭直这样的也能服他,可见他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这回由他挑起主和派的大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国库的确拿不出钱粮来了。
    早在宣德初年,朝廷便在南征云泽国的几场大战中耗尽了先代积攒下来的家底,是以永安六年到永安九年间,朝廷接连下旨裁撤了不军队,镇军除了各处重镇还保留着外,其他的基本裁撤干净了,就连禁军也裁撤了不少,在当时这个决定人人拥护,然而现在看来就是个死局。
    裁军之后各地镇军薄弱,戍军坐大,一旦出事就成了一方割据,例如昌邕和东仪两郡,都是因为戍军独大才让人有机可乘。然而当年若是不裁军,庞大的军费或许早就将宁王朝拖垮了。这条命令究竟是好是坏,谁也说不清,细算下来也只能怪天命了,若是这次的战乱来晚一点,再多给宁朝几年修养生息的时间,也不至于到捉襟见肘的地步。
    沉重的赋税让各地的主事官员叫苦不迭,纷纷上奏朝廷喊冤,申彦身为御史大夫,这些字字血泪的奏报最后都送到他的案头,申彦坐不住了,站起来挑了主和派的大梁。他一席话娓娓道来,引得朝臣跟着叫苦,战事未歇他们这些人的俸禄也减半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去年提出议和时还有郭直这样的人跳出来大骂丞相和太尉软弱无能,这回就连武将们都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
    一片议和声说来说去无外乎三点,一是国库空虚,若是再加重赋税恐会加重民怨,不如议和停战修养民生。
    二是邙原大战毕竟是胜利了,赤沙军龟缩武关坚守不出,赤沙大王子公孙翱已经回国,赤沙国内也有停战的意思,此时议和既不损面子也不损里子。
    三是晋阳王手中兵力太强,恐生是非,朝廷不能不早作打算。
    这三点环环相扣,无懈可击,群臣们泣涕横流哭诉各种艰难,皇帝隐忍着一言不发,太子看着父皇扭曲的脸,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萧捏住御座上的扶手,瘦骨伶仃的手背上青筋暴起,他看看刘焕,又看看王宜,沉声问道:“丞相和太尉也认为该议和吗?”
    刘焕和王宜下意识对视一眼,片刻又匆匆错开视线,刘焕先站出来,沉吟一下说道:“陛下,今东仪昌邕二郡平定不久人心浮动,江南江北诸郡灾荒频起,均不宜妄动兵戈。臣以为攘夷必先安内,议和乃是权宜之计,御史所言合情合理,臣附议!”
    王宜看看皇帝的脸色,叹了口气说道:“臣附议……”
    四下突然寂静无声,王宜的那声叹息萦绕不散,萧抬起头望向远方,仿佛要透过这重重楼宇望向天空,他看了一会,脸上纠结沉郁渐渐散去,他一字一句的说道:“申彦,朕命你与丞相一起商议议和事项,十日之内列出章程。”
    刘焕和申彦出列领命,议和已成定局。
    接下来就是关于北路大军的问题,赵光率领的北路大军一直未有大的功绩,萧珹率领的西路大军却屡次建功,且不提疑云密布的邙原大捷,单单就是平定昌邕诸郡就是大功一件,再者萧珹在军中威望甚高,隐隐盖过其他诸将,若是贸然出手动萧珹,只怕军中又要生变。然而这即使是朝廷不敢动萧珹的原因,也是必须要动萧珹的原因,比起议和其实大家更关心这件事,因为此事关系到大家的身家性命,一旦错一步,就是人头不保。
    萧问太子:“太子,城中流言查的怎样?”
    太子冷不丁的被问到,心中一紧,略加思索后答道:“启禀父皇,城中流言多为牵强附会,或是以讹传讹,至于逆贼梁安一事,确有其事。”
    “梁安……”萧喃喃吐出两个字,声音轻的连周永都觉得自己听错了。
    太子话语没有停,“梁安在仪城出现没多久,东仪郡守府就被大火焚毁,陈敬死后他在左江麾下做过事,后救治过赤沙王子,王伏待他如子侄,这些皆是事实。左江送来奏报,声称此人是以军医的身份招募进军营的,事先他并不知情,据查证这也是实情,只是邙原一战疑点重重,儿臣以为不可疏忽大意,至于三弟有没有牵涉到其中,儿臣不敢擅自结论。”
    太子说完停顿了一下,萧望着他,问道:“怎么,太子的意思是要我下旨彻查了?”
    “不错,儿臣知道三弟行事耿直,定不会有二心,只是他一向不拘小节,一时不查被小人利用也是有的,父皇何不亲自派人彻查,也好还三弟一个清白。”
    太子一派真诚叫人挑不出毛病来,有几个大臣跟着附和,申彦也出面说道:“陛下,此事越拖越不利,还请陛下下旨,着人彻查此事。”
    晋阳王乃是手握兵权的王爷,要查他只能皇帝下旨,这也是太子闹了这么久也没把萧珹怎么样的原因之一,他既不能大张旗鼓的查萧珹,又找不到确切证据,偷偷摸摸自然扳不倒萧珹。
    “太尉觉得如何?”
    萧沉默一会转头问太尉王宜,太子一听这句话,心中舒了口气,这倒不是因为王宜是他舅舅的原因,而是他知道皇帝这是在考虑西路大军的安抚问题了。西路大军加起来将近十万人马,一旦动了萧珹,稍加鼓动这些人便是大祸患,是以不管议不议和,安抚西路军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既然皇帝在考虑安抚问题了,自然是准备彻查萧珹了。
    “臣以为,不如另择一位将领统帅西路大军,朝中猛将如云,何须王爷亲自领兵。”
    “太尉觉得何人能够胜任?”
    “晋阳王手下有一参将曹希,此人原为玄甲军步兵校尉,邙原一战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其军功尚未来得及封赏,臣以为可以擢升。”
    这番对策早在谣言四起的时候王宜便想过,要动晋阳王不可操之过急,眼下时机不好,他不得不找一个相对稳妥的法子,曹希乃是萧珹一手提拔起来的,由他统帅西路大军即可安抚萧珹,又可稳定玄甲军军心,只要萧珹手中没了军权,事情就会好办许多。
    “既然如此,就按你的意思办吧。”皇帝疲惫的靠在座椅上,吩咐周永拟旨,封曹希为平狄将军,接任西路大军统帅一职,同时下旨召晋阳王回平城述职。
    至此事情似乎已成定局,太子望着皇帝蹒跚而去的背影,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来。
    周永扶着皇帝的步辇缓缓往温室殿而去,路崇德殿的时候,皇帝命人停下步辇。早年间皇帝喜欢在崇德殿召见群臣,后来才换到温室殿。皇帝望着崇德殿关上的大门沉默不语,仿佛隔着门都能听见昔日的声音。
    周永刚想叫人将殿门打开,萧便制止了,他在门口站了一会,突然问周永:“你跟着我多少年了?”
    周永躬身道;“陛下,老奴五岁进宫,十七岁便在陛下身边伺候,算起来今年已经是三十九个年头了。”
    “三十九年……你也老了……”
    “陛下,人哪有不老的,且容老奴再伺候陛下几年,就是老奴的福气了……”
    “你呀你……”萧轻笑一声,弃了步辇慢慢走。
    脚下的这条路年轻的时候他天天走,他还记得明礼一边走一边比划的样子,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个行将就木,一个已经深埋黄土,萧扶着崇德殿的廊柱走得十分缓慢,末了吩咐周永道:“让闵让来见我。”
    周永看了一眼,答了一声:“喏”
    他跟萧三十九年,从他年幼一直到年老,这么多年的朝夕相伴,周永最了解萧的脾气,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当天下午,禁卫军统领闵让被召到温室殿,皇帝摒开众人秘密交代他一番,至于交代了些什么,再无第三人知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九转吞天诀 天魔之引 超级系统越狱熊猫秒速升级 鉴宝神眼 超品渔夫 长夜君主 武神主宰 战国:开局一块地 最豪赘婿 开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 长生仙游 重生之战神吕布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重生之邻家双子初长成 影视世界的逍遥人生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我在异界有座城 末世:从加点开始无限进化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