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666.com,更新快,无弹窗!
等到声音渐渐平息,朱祁钰才抬手示意安静,转身面向城外,说了一声:“开!”
德胜门的城门被守城的士兵缓缓推开。
这时,百姓们才看到,德胜门外,一面面旗帜迎风招展,那是真正的京营,京城的二十万大军。
“大明!万胜!”
朱祁钰高举右臂,塔楼上的旗帜随风飘扬,远处的京营齐声喊道:“大明!万胜!”
整天的呐喊声震天动地,城外的士兵整齐地拔出刀来,高高举起。
刀刃寒光闪闪,不断晃动着。
“回营!”
于谦命令,城里的三大营开始有条不紊地出城。
这其实是一场圣人安排的活动,准确地说,是一场军事演练。
朱祁钰走下城墙,厂卫已经准备好了马匹。
于是,在队伍的末尾,天子的车驾出现了,禁卫军在前后左右护卫,再里面是锦衣卫,最内层则是厂卫。
城外的百姓看到天子的车驾,纷纷跪在路边,看着大军离开。
空旷的场地中,朱祁钰和百官、外国使臣站在一个高坡上,视野开阔,能够清楚地看到下面三大营开始行动起来。
骑兵冲锋、包抄,步兵突击、列阵,步骑配合攻击,各种战术在旗官的手势指挥下不断展示,展现出大明如今强大的军力。
表演结束后,就是火器展示的环节。
神机营排好队形,先是大炮对准目标轰鸣,接着火铳分列射击,火箭紧接着发射。
最后是神武卫,列队的步兵有序前进,长枪喷射出密集的弹幕,把前面的木板打得粉碎,然后退下装弹,下一队马上接上,接连不断,仿佛没有尽头。
伴随着步兵射击的还有各种大炮猛烈的轰炸。
无论是还是日本,甚至龟兹、乌孙这些西域的使臣,全都感到头皮发麻。
他们可以想象,如果想要突破神武卫的火力,除非自己也有更厉害的火器,否则只能用命去填。
至于人海战术?
小国和大明比人口?那不是自讨没趣吗?
当大将军炮被推出来时,这可不是永乐年间那种四轮车装的火炮。
大将军炮是两轮设计,可以用牛马拖动,不仅提高了机动性,而且两轮结构让仰角更大,精准度也提高了很多。
再加上,它融合了的技术,射程达到了九百多丈。
这一炮下去,前方临时搭建的土城墙瞬间化为乌有。
在使臣眼里,那座土城墙非常熟悉,不就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城墙吗?
“这次演习,并不针对任何国家或个人。”
于谦看着使臣脸色不好,语气平和地说:“各位也都知道,军队从德胜门出发,就是以德取胜,我大明,一向以德服人。”
麻达二郎心里已经气炸了,这叫以德服人?这叫以德服人?
而李在友则满脸羡慕,大明越强大,越安全,这是高层的共识,如果不是大明文官对他们歧视,他们恨不得离开,来大明做官。
至于西域的使者,暗地里琢磨着,现在帖木儿王朝应该改名叫蒙兀儿斯坦或者东察合台汗国了。
羽奴思和也先不花为了争夺王位,把汗国分成了两半,现在打得正激烈。
眼下在大明的使者,是站在羽奴思这边的。
大明现在已经击败了瓦剌,剩下的就是北方那些残余的元朝势力。要是能得到大明的支持,也先不花根本不算什么。
等等,两个人的名字都叫也先?
这些念头,大明自然不会去管。
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先把内部稳定好,其他都不是问题。
自古以来,华夏都是这个样子,内因比外因更重要,一旦出事,首先想到的是反省自己。
下面不断升起白烟,空气被枪炮声震得颤抖。
最后是火油柜,这种经过改装的巷战焚城武器,叫做火龙车,也就是火焰喷射器。
它的出现意味着明军攻下城池后,如果敌人不投降,就会放火烧城。
什么仁慈,根本不存在,不然子母弹这种武器也不会用。
至于有没有用,另当别论,但大明必须得有这些东西。
等三大营全部演练完毕,排好队列站在山脚下,朱祁钰便骑上自己的铠甲战马,在厂卫的护卫下来到阵前。
“朕只说一句话。”
朱祁钰拉住缰绳,目光扫过前面的将士,说道:“凡是侵犯我大明的人,就算再远,也一定要去讨伐。”
“多少年了,塞北不安定,京师也不得安宁,今天,我要让天下人知道,攻守之势已经变了!”
他策马缓缓向前,来到俘虏营,看着为首的俘虏,朱祁钰问道:“愿意为大明效力吗?”
“愿以死相报!”
俘虏单手捶胸,大声喊道。
“愿以死相报!”
后面那些原本是瓦剌联军的俘虏,他们知道,接下来就要北上了。
这次行动,更像是送他们去打仗。
京营不养闲人,要想融入大明,他们就得像三千营的骑兵一样,为大明征战,立下战功,才能保障族群的生存。
再加上平时神武卫的训练,整个瓦剌联军都陷入了一种狂热的归顺状态。
如今,大明的强大在他们心中点燃了对强者向往的种子,加上朱祁钰埋下的对塞北贵族的仇恨,两者结合,自然而然地让他们产生了归属感。
这比什么种族忠诚、当奴仆,要强得多。
正如朱祁钰所想,大明不会背负原罪,华夏清清白白,等到新民族诞生后,华夏不欠任何民族,而其他民族也不能以此来威胁华夏。
作为统治者,朱祁钰考虑的不是一时痛快。
“大明的好儿郎!”
朱祁钰拔出天子剑,高声喊道:“这一战,必胜!”
从营帐走向战场。
俘虏营的士气非常高涨。
这次,他们不再是被当仆从兵,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斗。
按照命令,俘虏营将在独石口与广宁伯刘安会合,然后向北前往大宁卫,也就是大宁都司。
这个地方属于朵颜卫的地盘,也叫兀良哈三卫。
正统九年一月,因为兀良哈三卫的人屡次假装进贡,却不断侵犯辽东和延安边境,反复无常,朱祁镇下令让朱勇去搜捕并消灭他们。
如今,脱脱不花带领的三万军队中,大部分来自科尔沁和兀良哈,因此经过军事会议决定,大明要求他们交出脱脱不花。
表面上是这样,但实际上朱祁钰把防线往北推进,是为了确保广宁府的安全。
辽东广宁府位于京城与辽东之间的重要位置,是辽东总兵府,为了守住这个要道,这里被建成了一个军事重镇,但终究还是处于防守状态。
如果大明与蒙古、女真开战,只要大宁的朵颜卫南下扰这座重镇,那么辽东在陆地上的支援就会被切断。
这种情况,和仁宗、宣宗两位皇帝有很大关系。
所谓守成之君,其实为蒙古的统一提供了外部条件。
现在,朱祁钰放出俘虏营,目的就是让他们内部互相争斗,毕竟对方是奴隶社会,比起朵颜三卫,俘虏营更愿意向大明的最高统治者证明自己。
和俘虏营一起出发的还有李狗蛋。
他曾经向皇上保证过,要捉住敌方首领,但一直没做到。
知道俘虏营要北上后,他就主动请战。
不过,朱祁钰只是让他以神武卫观察员的身份随行,主要负责原来副班长的职责,可以说是一种监军,但和传统的监军不一样。
俘虏营离开后,于谦开始发布各种调动命令,京营的部队开始逐步轮换。
新年一开始,朝政就非常繁忙,今排了某件事,明天就要去视察学校。
所谓的“幸学”,就是皇帝亲自到学院去看看,听国子监的人讲道理。
国子监的人得知皇上要来,大过年的,准备了各种讲解内容,想趁机展示一下。
朱祁钰还是愿意给这些人机会的,毕竟除了刘升和陶有道之外,或许还有其他人可用。
一大早,祭酒李绍带着一群学生在国子监外面等着。
昨天的大场面还历历在目,让大军穿过京城,可不是什么皇帝都能轻易做到的。
对于宣德年间的进士来说,现在的皇帝太过强势了。
李绍不仅是国子监祭酒,还是翰林学士兼经筵官,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他在心里渴望着一位守成之君,而这种渴望来源于他出生在江西。
李绍身后站着一些瑟瑟发抖的监生。
皇威,在东华门树立起来。
虽然他们不像胡钦那样犯了罪,但有些读书人偏偏喜欢替罪犯说话,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思。
朱祁钰走下马车,扫视了一眼跪在路边迎接的人群。
东城一直很热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设有国子监。
作为大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有三进院落,占地超过两万平方米。
眼前这扇门,就是集贤门。
顾名思义,这里是聚集天下贤才的地方。
正门高大雄伟,两边立着石狮和雕刻精细的石砖,工艺非常讲究,整体以黑色为主,显得庄重肃穆。
进了集贤门,是前院,再往里走,就是朱红色的太学门。
“国子监”中的“监”字,其实指的是管理机构,而“太学”才是真正的讲学场所。
所以,国子监既是管理机构,也是教学场所。
沿着主路往前走,来到彝伦堂,原本叫崇文阁,后来在永乐年间翻修时改了名字,意思是规矩和伦理。
这里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也是朱祁钰视察学习的地方。
朱祁钰先坐下了,接着是李绍和一众监生。
作为祭酒兼翰林学士,自然由李绍先开口发言。
李绍坐下后说道:“天有分赐,给它牙齿就不会再给角,给翅膀就不会再给脚,这是说得到大的就不能再求小的道理。
古代给俸禄的人,不靠力气吃饭,也不做末业,这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得到大的就不能再要小的,和天意一致。